做运营不掌握这4种能力学再多的方法论也没用!
为什么有些人做运营1-2年就能独当一面?而有一些运营工作4-5年仍然在原地徘徊?
为什么有些人看了大量的文章、报了上千块的课程,看了大量的书籍,掌握了很多理论和方法模型却仍然做不好运营?
为什么在做运营规划,撰写方案,总结复盘和汇报的时候总是让你痛苦不堪?实际接到一个项目时,在一段时间内毫无思路!
为什么会存在”焦虑式运营综合征“,KPI压力越大,焦虑越严重,然后做事就不择手段或者没了章法,很多事儿即使效果微乎其微,也不得不去尝试?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作为一名运营,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总共有92个回答,总结汇总如下:
当然还有人说:运营最重要的能力当然是不脱发啦至少说明不用为项目找机会,确定模式,做规划,写方案,落地绞尽脑汁。
《从零开始做运营》张亮的观点在�运营的大局观与节奏感文章中重点提到了”大局观和节奏感”;
《运营之光》作者老黄以雷达图的形式对运营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了呈现,并给出了从P1到P5不同级别的运营需要的能力标准,分别如下:
但是对于一个运营来说,要针对以上所说的全部能力一一去培养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且很多能力必须要在特定的岗位和环境下去培养和提升。我们需要优先且有重点的去培养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必须的,且是能够发挥杠杆作用的能力,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底层能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运营,不管是从0开始进入运营坑,还是已经有几年运营工作经验的人,都应该培养四大底层能力:系统化思维、节奏感、数据驱动、敏感度。
在思维层面需要我们具备系统化思维,确保我们对问题的精准判断,对需求的有效把握,在思考上能够更深入,方案制定更加清晰;
在实践层面则需要节奏感、数据驱动和敏感度,确保关键落地计划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数据驱动和敏感度则是对我们达成目标的路径不断修正的过程。
在《【开篇】做一个有思想的运营!》的文章中,运营成长的雷达图的评分判断参考标准中,对运营的思维能力分为了5个等级,其实就是从系统化思维能力的高低来划分的:
资深:三维思维-能够做到结构化和系统化思考,能够基于业务目标进行拆解和做业务流程化梳理,并在关键环节找到关键的抓手和业务手段,在思考层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结构。
专家:全局思维-对复杂的项目、业务进行抽象思考,并能够清晰的梳理出业务基本逻辑,有强大的业务模型和运营方法论的输出能力。
反面的案例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焦虑式运营综合征“,KPI压力越大,焦虑越严重,然后做事就不择手段或者没了章法,很多事儿即使效果微乎其微,也不得不去尝试。节奏感缺乏的主要表现:
缺乏明确的过程指标和里程碑目标的设定,对结果指标缺乏管控,总认为活动或者宣传全部上线了,布局到位了就认为运营工作就结束了,坐等结果达成,实际上这个时候仅仅是运营的开始
运营策略和手段不聚焦,缺乏重点,陷入琐碎事项,对业务结果缺乏决定性的促进
做运营是需要持续性的依据数据来做参考,做决策分析的。这里比较大的问题是,很多初入行的运营缺乏数据意识,在运营落地的时候习惯性凭感觉,主观臆断,以及缺乏基本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绝对是每个运营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最底层的能力。
做运营需要注意细节、有一定的强迫症,有潜意识的思维和习惯,以及通过刻意练习带来的敏锐度,抛出几个问题让大家感受一下:
你会不会每天习惯性的去体验自己负责的业务或者产品在APP的流程,并且能够通过体验快速发现细节问题?
能通过业务前台单一维度的数据的变化,跟自己大脑关注的历史数据,去潜意识对比敏锐发现问题?
能否敏感的意识到或者判断出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达成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且潜意识的去思考优化方式
对于课程展示,有没有一些强迫症去看课程名有没有展示全,有没有溢出,有没有反复思考把某个词语、备注或者符号放在标题最前还是最后好,是用小括号更能吸引用户注意还是中文中括号?
运营4大底层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个人努力和客观环境创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是靠个人的努力学习和刻意训练,这里的关键是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不走弯路;
外因主要是靠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对机遇的把握,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下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特定场景和环境来倒逼自己快速成长和提升。
1.通过理性判断和选择,来为自己选择适合的机会或者机遇。比如能否让自己进入到一家不错的公司,到一个不错的项目里;
2.在获得特定机会的情况下,要能够主动思考自己能带来的业务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很强的驱动力,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去弥补自己在业务推进过程中的能力短板;
3.大量的学习并做集中式的输出总结,主要养成一个习惯:不断的做记录,总结和输出。
1.从项目的0到1,1到100的过程中不断的去积累经验,尽量保持自己的经历的完整性,但是能够坚持让自己的经历具备完整性的运营不是很多。很多人经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直在0,未能突破便结束,最终给自己排出了一个实践的坑(但是失败的坑会有很多)。
本身就在1或者已经在100,在基础上做加减法,也就是说去到了一个业务很成熟的企业,负责的内容都是在特定的机制下和特定的模式下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挥的空间就很小,能做的比别人好的可能就是拼细节能力了。
经历从0到1,再从1到100:既具备了开拓能力,也能具备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坚持下来并且在业务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那么一定会成为一个牛人。
突然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位置和阶段,需要短时间跳出原有的舒适区、思维格局,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看问题
这四种底层能力,是具备杠杆效应的,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了这四种能力,你无论是从分析思考、有效学习、落地实践、总结复盘还是自我成长方面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而且你会发现在完整的运营结构中,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年度规划、季度规划、月度规划和周度计划一脉相承的,对于年度规划来说,其他阶段的结果都是年度规划中的一个里程碑成果或关键节点目标。在具体的策略制定上都是对年度策略的拆解,方案和复盘是要紧密关联的,本周计划和下周计划是需要有关联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持续的运营积累和业务上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