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带火了 社会责任别丢了
直播带货无疑是近期最值得关注的新型消费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各大电视台也纷纷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6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集中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规范管理》通知,启动了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
在刚刚过去的“618”网购大促中,北京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传统媒体联手电商平台,以直播带货的形式促进消费提信心。综艺节目《我在颐和园等你》采用“综艺+电商直播”全新模式,创下了不俗的带货成绩和收视率。此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在“五一”假期推出的“为美好生活拼了”中,康辉、朱广权、撒贝宁、尼格买提等“央视Boys”为美好生活带货,提振消费信心,助力复工复产和消费升级。直播吸引了2000多万人次观看,创造了三小时超过五亿元的全网最高销售纪录。而此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搭把手为爱买买买”等三场直播,也接连刷新了为湖北公益直播卖货的纪录。在央视的带动下,多家地方卫视也纷纷加入直播带货的阵营,在履行主流媒体社会责任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电视+”的新思路、新模式。
直播带货作为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形式上与传统的电视购物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它遵循的是移动传播的模式与逻辑,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强调“场景”的搭建、参与感的营造,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社交性,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消费体验。而且,电视直播带货构建了“信息+服务”的用户理念,与快手、抖音、微博、淘宝等社交媒体及电商平台强强联合,实现了电视大屏与手机小屏的跨屏联动,不仅是媒体融合的探索尝试,更是扩内需、促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益举措。另外,不同于纯商业性的电视购物节目,近期各大电视台开展的直播带货多以公益为其基本属性,所选择的货品都紧扣当前的社会热点,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在传播策略方面,电视媒体纷纷起用著名主持人,着力打造“网红带货”CP。如朱广权和淘宝主播李佳琦的“小朱配琦”组合等,他们一改电视屏幕上严肃端庄的形象,以生活化、年轻化、网络化的表达方式使观众耳目一新。随着竞争的升级,直播本身的内容品质也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电视媒体的直播带货已经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叫卖”“推销”,而是呈现出和综艺相融合的趋势。如在“为美好生活拼了”中,“央视Boys”不仅金句、段子频出,还展示了唱歌、相声、手语等诸多才艺,俨然一场大型的直播脱口秀。多家卫视也在积极探索综艺+带货直播、晚会+直播带货的新形式。如《极限挑战》《王牌对王牌》《向往的生活》《我在颐和园等你》《跨界歌王》等电视综艺节目,更是将综艺现场变成了直播带货现场,不少观众表示“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看直播还是在看综艺”。
受疫情影响,多产业“云复工”、电商平台“云直播”、消费者“云逛街”“云购物”,都直接推动了直播带货的发展。同时,今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直播带货在助力各地农产品销售、帮助群众脱贫、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电视直播带货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应意识到,电视直播带货尽管发展迅速,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和常态化节目。而且随着机构、明星、名人、企业家、地方干部等多元主体的大量涌入,直播带货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乱象。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的消费者曾遇到过消费问题。在直播电商购物流程中,消费者满意程度最低的就是宣传环节。诸如夸大其词,误导和欺诈消费者,出现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情节或镜头,以及主播用语欠规范、不文明等问题时有发生。
针对直播带货这一新兴的消费、传播模式,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应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内容品质放在首位,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倾向。既要慎重考量、选择带货的目的与产品,使之符合自身的定位、职责、功能以及公众的期待;也要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保障,避免损害媒体的形象、透支媒体的公信力。厘清、落实主播、商家、平台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和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规范内容表达,解决诚信问题,优化行业生态,营造积极健康、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直播空间,以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