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的管理者你们真的知道互联网是什么吗?
二十多年来,从相对独立的新兴产业,到似乎可以将各行各业点石成金的“互联网+”,没有人料到互联网能够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的经济格局。
作为十五年以上的互联网从业者,笔者尚且感觉目不暇接,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那么对于始终作为旁观者的传统企业,会怎么看待互联网呢?
常常放出一些故弄玄虚的新名词,而实际在做的却仅仅是传统模式的再包装,例如“出租单车”叫“共享单车”,“网上集资”叫“网上众筹”,“任务外包”叫“任务众包”等等。
传统企业看得懂的,如京东、天猫,似乎都是用来卖货的,百度可以用来发广告,而其它的如美团、滴滴、摩拜、微信、抖音等等,都是一些生活中与个人衣食住行相关的东西,似乎和自己的企业关系不大。
各种高科技名词层出不穷,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都是什么东西?能给我的企业带来些什么?看了一些书、读了一些文章、听了一些课,也还是一知半解,更不知该如何使用。
总而言之,互联网对于很多传统企业,哪怕已经如此贴近身边,却仍然是雾里看花、盲人摸象。而这正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痛苦之源,不能正确认知,自然无法有效运用。
纵观我们知道的互联网公司,似乎做什么的都有,那么互联网是什么呢?到底有没有业务边界?
互联网其实就是我们原本的世界在网络上的“映射”,京东、天猫好比购物中心,滴滴就是出租车公司,互联网上还有报社(今日头条、新浪新闻),有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有邮局和电话(电子邮件、微信),能够叫外卖(美团),能够订机票(携程),有游戏厅(腾讯游戏),有歌舞厅(斗鱼、抖音),有电影院(优酷、爱奇艺),有卖二手车的(瓜子、人人车)……至于搜索引擎以及手机或电脑上的应用市场,则肩负着让用户去找到这些业务入口的责任。
因为互联网是整个世界的映射,那么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当然无需了解互联网的方方面面,而只要明白互联网与自己的企业有什么关系那几部分特质就够了。
一是自建企业门户,如建设自己企业的门户网站或开发自己企业的手机应用APP;
二是利用一些电商平台或社交平台开展业务,如在京东、天猫或美团上开店,在微信上建设公众号和小程序;
三是进行广告投放,如在百度、新浪、今日头条等媒体性质的互联网平台上投放广告;
不同渠道的建设成本、作用和效果都是不同的,企业究竟需要重点选择哪种渠道发力,不同企业应有不同的侧重。
互联网最早就是从工具演变而来的,这是它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包括通过电子邮件和客户沟通、通过即时通信和团队沟通、通过搜索引擎去获取知识和信息等等。
但随着互联网个人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工具属性似乎不再那么鲜明,但其实,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科技的出现,互联网对于企业的工具属性其实是在进一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的。
一个企业用好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工具,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互联网是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和重要载体。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诸多新科技,都是源于互联网并用于互联网的。
因此,互联网本身就是科技的另一种展现形式,蕴含着适用于各行各业企业的先进生产力,而让所有企业获得新时代的“生产力”,这才是提倡“互联网+”的真正意义所在。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用互联网卖货接单,建公众号发自媒体,或是利用互联网工具记考勤做审批,这些只是对互联网的初级运用,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作为互联网的末端用户,是无法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保持竞争力的。
只有针对自己企业的业务特点,对互联网科技进行充分理解,并匹配自己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将其有效地综合运用在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中,同时强化互联网渠道管理与运营,才能真正成为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现代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