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 营销推广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发布时间:2023-06-11 02:05   浏览次数:次   作者:小编

  每天晚上8点左右,伴随着“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佳琦的直播间!”的提示音介绍,一场独属于夜的购物狂欢拉开序幕。

  无数屏幕后的拇指开始飞速点击手机,库存几千几千地消失,往往几十秒过后,产品就被秒杀得一点都不剩。

  有记者试图实地采访,揭开李佳琦“让一万人一分钟之内同时下单”背后的直播本质。

  但却以在直播间下单2400多块钱的货品收场,并表示:“那种群体消费感召的氛围,我很难抵抗得住。”

  这是互联网平台竞相布局、职业主播崛起、明星下海直播,以及去年疫情催化,“大风刮过好几轮”的结果。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止2020年3月,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2.65亿,占网民整体的29.3%。

  而尽管被掩盖在集体消费的狂欢之下,但“直播电商”的高速增长,依然有迹可循,本文将就此展开阐述。

  目前,挤进直播电商赛道的平台很多,而根据其平台自身属性,可划分为三种直播卖货方式:1、电商平台,例如淘宝、京东、拼多多;2、内容平台,例如抖音、快手;3、社交平台,例如微信。

  而主播对每一类直播电商平台都是关键所在,拥有罗永浩(抖音),辛巴(快手),薇娅、李佳琦(淘宝直播)等极具号召力的大主播,意味着不断攀升的GMV。

  屏幕里的又一场直播中,李佳琦拿着粉扑,一边往脸上扑粉,一边金句不断:“这个散粉真的比烟还要细”、“让你的皮肤像开了一层滤镜在前面的感觉”。

  语速缓慢,反应真情实感,就像你身边时时为你着想的诚恳朋友,让你不由自主“相信他,买它”,然后“上链接,一秒钟之后就没了”。

  当然,有人会质疑,线下买个东西还要货比三家,为什么线上无实物购买反而这么容易相信人?

  在线下市场以及淘宝、京东电商时期,人们买东西是“人找货”,涉及购物决策时,需要多方比对、思前想后,可能才会下单,中间变数很大。

  因此,就早期来说,无论是以大而全著称的淘宝,还是聚焦3C垂直品类的京东,虽然流量增长迅速,但转化率相对一般。

  之后,靠社交属性从下沉市场崛起的拼多多,用算法推荐的方式,发掘了“货找人”,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增长空间,转化率有了进阶。

  如今直播形式下,人们有需求才会去看直播,直播里,主播又会把匹配的商品不断地推荐给用户。“人找货”眨眼间遇上“货找人”,不直接下单,就抢不到了。

  不过,这看似动动手指,就实现的超短交易时间、高转化率,是靠一个不可打破的直播基石——信任——做支撑的。

  像李佳琦直播间的优惠,不是冷冰冰的优惠券展示,他会手写计算告诉粉丝产品便宜在哪里,优惠力度到底有多大:这瓶洗发水原价1ml几块钱,现在加上赠品和优惠券,每毫升又低了几块钱。

  与李佳琦类似,薇娅也十分爱惜羽毛,组建将近200人的客服团队,专项处理直播售后问题。

  主播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选品和品控的能力,他们保证优质的供给和服务,才能够给消费者创造良好的购买体验,从而让粉丝产生忠诚度和依赖性。

  如下图,2019-2020年,淘宝、京东双11期间的观看直播流量日均占比,都有不同幅度的同比增长;此外,直播电商领域下单频率在每月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也达到了55.2%。

  当然,购买体验再好、方式再便捷,也不能本末倒置,直播电商的本质终究是卖货,货好大家才都有钱赚。

  去年底,辛巴“直播带货假燕窝”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其旗下公司被处行政罚款90万,同时辛巴账号也遭到平台处罚,被快手封禁60天。

  类似直播翻车事故的频发,让直播电商行业从乱哄哄的“跑马圈地”,转变为求质发展。毕竟基于信任的直播电商,一旦信任机制坍塌,毁的是整个行业的口碑。

  实力型大主播,往往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在进入直播间之前就淘汰掉质量不过关的选品。

  比如淘宝直播上的主播们,普遍在供给上有很大的投入力度:薇娅的团队,会层层筛选推荐的商品;李佳琦也专设了质检团队把关。

  行业后来者也意识到供给的重要性,像罗永浩遭遇“羊毛衫”事件毒打后(自掏腰包理赔几百万),也成立了质控实验室。

  像快手一姐猫妹妹、抖音懒猫nono们,都是依靠在垂直品类的专业化程度,受到粉丝认可,成为顶流主播的。

  比如,李佳琦、薇娅的全品类直播间,很少涉及生鲜、珠宝玉石、医美等产品,原因在于:

  1、这些商品不够标准化、件与件之间的质量差异相对较大,且会有加工、运输损耗,很难保证质量;

  2、珠宝玉石、文玩古件等产品对专业度要求很高,主播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这样的现象表明,即使是在一些表面上很适合直播带货的行业领域,也仍存在供给侧升级的巨大空间,需要依靠店铺、主播、平台的共同作用——完善产业供应链和质量管控体系,行业才会进一步走向成熟。

  在这样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平台介入直播电商的供应链,而相比较抖音、快手,淘宝走的比较远一些。

  例如不久前,淘宝直播宣布将阿里系平台的供给侧能力、电商基础设施等,放开给商家们,同时也提供配套的直播基地,给相关主播们。典型如淘宝云裳城,设有300个直播间,并和大量主播合作。

  现在“店播”(单一品牌直播为主),正成为“人播”(不同品牌)之外的主趋势。

  根据调研的信息,目前淘宝直播上商家自播成交量占比已达70%,开播的场次更是占到了90%。

  店播实现了品牌效应和销售效应的统一,成为商家运营自身私域流量的新手段。这种形态进一步提升流量转化的效率,并实现消费者心智的沉淀,从而带动更好的复购。

  一般来说,新店在平台的流量,需要靠付费推广来提升,但很多中小商家竞价烧不过大商家,刷任务单又违法,生存艰难。

  而在直播电商的新战场上,流量渠道迁移的过程中,品牌方建立了新的销售渠道,新品牌往往能更灵活的运用渠道流量。

  据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直播负责人玄德表示:60%、70%的新品牌,通过直播这个赛道作为主要的运营手段。

  比如,完美日记大量做淘宝直播,也在同时借助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流量矩阵,大规模做品牌投放。这些投放,又会在最终沉淀成它的消费者心智。

  除了完美日记,近年来崛起的田园主义、花西子等新消费品牌,也都或多或少采用了类似的市场路径。

  它们通过与头部、腰部以及尾部主播保持弹性合作,利用任何有效的流量渠道,尽可能扩大商品的渗透范围。

  以平台(场)为土壤,直播电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电商竞价模式下“强者越强”的二八法则,让中小商家从瓶颈中挣脱出来,有了新的战场,同时大商家也找到了新的增量空间。

  而一场堪称“完美”的电商行业自救,重构了线上零售“人货场”的三要素,推动电商行业的转化率出现新的进阶。

  其直播业务为平台引流,以及提升用户粘性和留存率方面,都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对目标客户女性用户的转化率提升尤为明显。

  根据上面一部分分析,直播电商的生产效率相对较高。而站上这个“风口”,给了传统电商重回“青春期”的机会。

  如下图,2020年“618”期间,各平台在直播方面都收获了不错的购买转化率,其中淘宝直播的购买转化率高达68.5%。

  由于京东直播和拼多多直播的具体信息,并未对外披露,这里只能仅以阿里系的淘宝直播为例展开分析。

  随着购买转化率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直接推动淘宝直播GMV的快速增长——据实地调研了解,2020年(自然年)淘宝直播GMV达到5000亿。从而对阿里整体GMV的贡献比也越来越大。

  在GMV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平台介入直播电商的程度更高,给商家创造了更多增值价值(不只提供卖货的地方,还有主播、宣传帮着卖货等),自身收益也有相应的提升。

  也就是说,相对于传统电商业务(目前变现率在3%~4%区间),直播电商在变现率(take rate)上要更高一些(部分平台甚至达到15%左右)。

  一方面,比传统电商更高的匹配效率(购买转化率),推动直播GMV收入增长不断走高;另一方面,更高赋能程度,造就了直播电商相对更高的货币化率(变现率)。

  所以,相对来说,淘宝直播对阿里巴巴的整体贡献,还将持续提升。这不仅会反映在财务上,也会体现在丰富电商生态的战略层面。

  同时作为部分交叉验证可以看到,2020Q2开始,阿里电商收入增速放缓趋势结束,数据反弹重回上升通道。(基于阿里业务的复杂性,其收入增速反弹,或许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但毋庸置疑直播业务对拉动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消费市场教育,加上疫情的催化,直播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占领消费者心智,进一步提高交易转化效果的“密码”,并由此拥有改变电商格局的潜力。

  而直播业务是否会就此成为拉动阿里等电商平台,业务再次腾飞的新引擎,值得期待。

  直播电商成为当下主流的购物方式之一的背后,是电商业态的改变——重构“人货场”三要素。

  从“人找货”到“人找货”和“货找人”匹配,平台、主播、品牌三方合力,将电商行业的转化率提升到新阶段。

  这给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相继进入平稳发展的各平台,创造了焕发“青春”的机会,或许有望从中探索出电商基本盘的第二增长曲线。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

  发红包最新视频2.6万次播放【视频精彩回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暨聊城概念验证中心合作签约仪式2创头条达叔3.9万次播放中国科技创业数字地图3.0数字化服务支持创新创业抢发第一评创头条达叔2.4万次播放2022云栖大会专精特新数字化转型及创新发展论坛举行1创头条达叔最新专题

  Chat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讯飞星火做高考数学题,看谁的表现更好?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于英涛:智慧不再专属人类, AI 时代我的三点思考

  创头条是创兴动力旗下的创新创业资讯和企服产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平台汇聚百万级企业用户,基于企业号、双创地图、政策通、融资报、活动工具、企服市场等产品,提供资讯、数据、线上对接等企业服务,并以路演、产业大赛、峰会、培训、产业对接等方式提供线下赋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