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中国制造2025》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理应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放在重中之重。《中国制造2025》主线是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互联网+”正是重要的行动路径。
习总书记最近指出,信息化发展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个是信息化本身的发展;一个是发挥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
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笔者理解信息化的任务可以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基础建设;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发展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四是扩大信息消费,制造更现代、更宜用的智能终端,提高民生服务水平。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理应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放在重中之重。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主线是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互联网+”正是重要的行动路径。
一般地讲“互联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改造、优化、提升被“加”的产业;二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创造新模式、新业态,整合社会资源,策划产业的发展愿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采用的两种手段虽然密切相连,但又不完全等同。新一代信息技术除互联网技术外,更多的是指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电子制造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嵌入、应用、集成到相关行业的各个环节,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产业效率。
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跨界融合具体表现为行业、企业的融合,改造优化提升的行业、产业和企业应该是“互联网+”行动的主体。而互联网企业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历史变革中自然要发挥独特作用,同时发展壮大自己;电子信息企业应加快软硬件研发,巩固加强网络基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技术装备保障。总之,各类企业应实现跨界融合、协同互动、改革创新、共生竞合。
在实现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互联网+制造业”具有重要位置。国务院2015年7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1个方面的专项行动。其中“互联网+协同制造”与其他10个专项行动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有些专项行动如创业创新、绿色生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本身就是先进制造业的有机组成。《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业”将会释放和引发出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遇,带动和辐射到经济社会多个领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多年来,工业行业企业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即两个IT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ialTechnology)的融合应用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还要进一步推进两个IT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在制造业、工业的广泛深入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讲,难度更大、任务更重。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包含了几个实质性内容:如发展协同创新、合作研发、众包设计;提升流程式、离散式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开展网络式、社会化协同制造;推行个性化规模定制;实现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等。这些都应当是“互联网+制造业”的应有之意。而这里要重点关注一下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服务化。
培育发展制造业智能化,要把握五个切入点。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进一步推行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库等信息工具,数字化工具的使用率要由目前的52%,提高到2025年的84%;二是电子信息技术嵌入产品。提高质量、功能和附加值,创新品种创优品牌。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自给率由现在的20%提高到2025年的70%。将“贴牌生产”、“代工组装”变为自主制造;三是制造设备数控化。推广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实现精准制造。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要由目前的27%提高到2025年的64%;四是制造过程智能控制。流程式制造业生产线要进一步由自动化提升到智能化,实现本质安全、柔性制造,提高生产效率;五是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务流程。实现标准、设计、作业以及对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境保护等要素的精准控制,制造厂成为智能工厂。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包含四项内容。一是运用工业互联网发展故障诊断、在线维护、远程优化,做好检测维修等产品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实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服务;二是发展现代物流、智能仓储、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扩展市场占有;三是吸收“用户”全过程参与,通过为用户服务实现众包、众创、众筹、众投;四是提供研发设计、信息软件、节能环保等社会服务,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制造业供应链和销售网的社会化、网络化,不仅增加了制造业的附加值,而且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本文系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删节)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