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与“+ 互联网”的区别是什么 ?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共享资源和知识,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和行业,属于改变行业本质的质量变化。
自从去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俨然已成为最为热门的名词,大家不仅试图阐述这一新生名词的含义及内涵,更多的是考虑怎样才能加入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有人把“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热核聚变、纳米材料等等同于高新技术,“互联网+”不属于高新技术之列,“互联网+”可能用到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但“互联网+”更多的是产业变革与经济组织发展趋势等。
从字面上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就是“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简单的加号前后之差,反映的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期,也反映出思想观念转变的快与慢,还反映出对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认识。
“+互联网”就是“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就是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让信息技术服务于传统行业,使传统行业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帮助其业务发展。比如传统银行业加上互联网平台,方便了用户网上理财、转款、付费等;再比如,传统的医疗机构加上互联网平台的接入,使得人们实现在线挂号、求医问药、远程会诊等成为可能;教育信息化中的教务管理、学校人事管理、网络公开课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属于“+互联网”的案例。
事实上,自从有了互联网,一些传统行业的敏感者早就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其事业发展,有的甚至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比如在教育和医疗行业,“+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早已有之,不过互联网对教育和医疗行业的改造依然是缓慢的,除了网络公开课、网络课堂、在线问医生和在线挂号等几个方面外,人们在教育和医疗健康方面依然很少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好处。远远不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带给人们的实惠和效率。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比如可独立于学校之外,服务于知识传播的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室逐渐会变成为学习的会所,讲课教师在云端,学校在云端;一些教师成为会所的辅导员,大学教师将以研究为主,优秀教师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学习内容以学生自选为主,考试针对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体量小,分知识点的学习,讲课精,可重复学;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组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为师生。学习不再是几十个人同一进度,没有班级的概念,十五岁大学毕业,或是五十岁大学毕业都不稀奇,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
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用信息技术服务于传统行业,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并不改变行业的属性划分,属于不改变行业本质的增量变化;“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共享资源和知识,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和行业,属于改变行业本质的质量变化。
互联网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资源共享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共享时代必然到来。世界上最大的出行用车公司Uber没有一辆自己的出租车;最大的旅行住店公司Airbnb没有一间自己的旅馆;Alibaba没有自己的售货大楼或店面;PayPal没有自己的分行和网点;MOOC将会取消所有单一功能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