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 网站建设

数实融合发展路径与战略场景

发布时间:2023-06-20 03:52   浏览次数:次   作者:小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数字经济以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持续促进创新、降本增效、深化分工,深刻影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协同,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引擎,助推中国经济“换道超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数字基础。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显然,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数据采集和传送、算力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基础之上。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可能突破还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碳基芯片、生物芯片、虚拟及增强实现、脑机接口等技术。

  (一)数字技术是新通用技术。因此,其渗透性将远远超过目前范围,几乎会应用到所有行业、所有领域,就像驱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蒸汽动力和电力技术那样。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的强劲性和持久性,也会超过许多人的想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作为新通用技术的数字技术催生了数字经济新动能,并驱动诸多产业获得创新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催化剂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些数字科技企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提升影响力。在此意义上,这些数字科技力量发挥着“战略母产业”的基本功能。

  我国有关部门把数字经济划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5个大类,并把数字经济诸多产业分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大部分。产业数字化部分,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场景,体现了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渗透和广泛融合。数字产业化部分,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数字产业化部分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

  (二)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数字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7年到2021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收由10.6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规模以上软件业营收由5.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由7101亿元增长至15500亿元。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推广普及。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是2017年的1.6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2017年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由46.4%、63.3%上升至55.3%、74.7%。

  (三)我国政府正在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国家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包括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产业,打造未来应用技术场景,加快产业形成和发展。工信部等部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建平台、用平台、筑生态”三方面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和发展。可以预期,我国数字经济,无论是产业数字化部分,还是数字产业化部分,在未来几年及更长时间,都将得到长足发展。

  在经济发展全局中,数字经济所处的位置进一步明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战略部署,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对于“数字中国”这一提法,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一)正视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与数字强国有一定差距的现状。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当前我国网民数量、数据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全球领先,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尽管我们培育了一批数字经济战略型企业,但与全球第一数字强国的美国同类企业相比,更需加快追赶步伐。也就是说,想成为数字强国更应谋定后而动,先努力做好自己,从数字中国做起。

  (二)区分中国在不同领域扮演的角色,从跟跑者、并跑者再到领跑者。前五个领域中国是跟跑者,最多是并跑者。在这些领域,国际上已有强者占据领先的标准和模式。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分别是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走过的路。而在数字化领域,中国不仅是全球数字化用户领先国家,还在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数据生产量最大的国家。数字经济是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有机会在这个新赛道上,换道超车蹚出自己的路,从并跑者跃升为领跑者,制定数字经济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因此在战略上强调是“数字中国”。

  (三)对中国式现代化底座的有机概括,数字中国是这些底座的落脚点。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为中国带来实现换道超车的宝贵机会,同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也在各自领域提供底座支撑。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及千行百业,持续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字经济正成为“底座的底座”。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是历史必然,也是最大的确定性,能兼容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的莫过于数字化,由此,将数字中国放在众多产业战略的最后,作为各项强国目标的战略锚点和落脚点。

  在进一步明晰数字经济角色定位的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数实融合正成为数字中国的新引擎。

  (一)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数实关系”。这是推进数实融合的前提。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也是数字技术发挥用武之地的主战场;数字经济是融合型经济,是其他产业发展和各种资源高效配置的融合剂,同时也是助推剂、催化剂、增效剂。在数实关系中,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也是一体两面,当数实融合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形态,必然会转化为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任务,数实融合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协同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持续推进数实融合,可以不断催生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智能服务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

  (二)数实融合的要义是“以数强实”。数实融合的要义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大幅增强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以数强实”。放在更大的历史视野来看,当前产业数字化的大幕才拉开不久,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在促进创新、降本增效、深化分工等方面的作用,还远不能与蒸汽革命、电力革命等同日而语。但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远程交互等软硬件技术持续突破,“以数强实”将迸发更大能量,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驱动器。数字经济赋能效应明显,能有效推动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无论是宝钢股份与宝钢工程携手打造的首个连铸数字孪生工厂,还是踏歌智行与中环协力合作打造的鄂尔多斯永顺宽体车无人运输项目,都是“以数强实”推进数实融合的现实案例。前者通过构建一个虚实协同、综合集成的钢铁“工业元宇宙”,改变炼钢厂生产组织运行方式,打造少人、高效的数字孪生连铸产线示范;后者则在全国率先实现宽体车无安全员常态化作业,可按矿山调度指令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高精度循环作业,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矿区生产经营目标。

  (三)推进数实融合重在深挖应用场景。在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部署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事实上也是数实融合重要的技术来源、应用场景和产业阵地。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两翼,在“以数强实”的逻辑下推进数实融合,亟须进一步提升数字产业规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让数字科技企业更充分发挥自身平台、技术、数据等优势,有效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有不少超市试水线上“预售+自提”模式,跑通小程序+社群集单、配送、客服等流程。

  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既关乎产业发展,也关乎营商环境。一方面为传统产业模式带来重塑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平衡发展与治理提出全新要求。这就要求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三个高水平”作为战略场景,统筹做好行业监管、创新激励和开放保障等环节,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推进高水平监管,优化数字平台新生态。发展数字经济,不是不要监管,而是要以高水平监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换言之,“刹车”和“油门”都不能少。过去两年,在数字经济领域,数字平台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风暴式监管,政策意图在于优化行业发展生态,也取得了相当成效。不过,发展与监管的动态平衡对部门协同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监管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应在厘清方向、明确预期的基础上,针对行业关切,做好政策指导和舆论引导,为持续推进数实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提供更为市场化、法治化的保障。当务之急在于,尽快化解行业对未来前景的担忧。而解开“心结”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加快落实中央明确提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的有关要求,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进一步明确政策信号,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行业发展。

  (二)激励高水平探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从政策和舆论出发,应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案例予以肯定和激励。以互联网平台为例,包括阿里在芯片、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的拓新,腾讯在人工智能、数实融合、科技投资等方面的努力,百度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交通、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深耕,这些平台创新探索为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中不乏高水平创新探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数字科技平台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应鼓励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发挥双方在资源、技术、机制等方面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形成合力,从而提高业务聚合度,加强客户价值渗透,拓展所在行业的产业链条。如果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角度出发,国企和平台企业的携手既代表了数字经济的具体应用方向,也是产业界共享创新的有益探索。

  (三)立足高水平开放,开拓数字科技新空间。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政府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基础上实施高水平监管,与此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当前国际局势下,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被“卡脖子”,这就要求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各行各业,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我国巨大消费市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在扩大开放中强化自主科研。以高水平监管提供持续保障,以高水平开放拓展创新空间,我国数字经济将更加蹄疾步稳,迈向高质量发展。正如习总书记在2022年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中指出的,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