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大厂大规模裁员来得如此汹涌?
五月底,网上传出重磅炸弹,阿里云即将裁员7%。相关方面向观察者网表示:“只是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
不久前腾讯发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旗下共有员工106221人,相比去年同期少了近1万人,裁员比例接近10%。
另外b站,爱奇艺,360等一众互联网巨头,都在半年内断断续续放出裁员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
互联网大厂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波裁员潮来得如此汹涌?失业或即将失业的人们,未来该怎么办?
先说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绝大多数企业裁员,都是因为公司进入了收缩周期。业务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公司扩招;业务盈利能力变差甚至丧失盈利能力,公司裁员。
二十年前,PC互联网刚刚兴起,阿里和腾讯借势起飞;一个在社交领域大杀四方,一个在电商领域纵横捭阖。
十年前,移动互联网诞生,抖音快手、美团饿了么、b站爱奇艺,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以腾讯为例。2012年腾讯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4%。十年后的2022年,腾讯营收5545亿元,同比降低1%,净利润1882亿元,同比下滑16%。
仔细想想,现在还有多少生活琐事是手机app办不到的?小到买菜,大到买房,个人生活已经被各类app围成了圈,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互联网企业办不到。
在一轮又一轮的烧钱补贴大战中,互联网早就成了一片红海,各家拼死守护着护城河,又穷尽一切办法向别家发起进攻。
2022年,除了腾讯净利润同比下滑16%外,阿里也下滑了21%,知乎亏损13亿较2021扩大22%,b站则狂亏75亿令投资人目瞪口呆。
2022年,拼多多全年盈利304亿元,较2021暴涨341%,放眼整个互联网历史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更不用说在互联网行业如此艰难的今天。
记得黄铮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说:“拼多多不是想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在笔者眼里,拼多多,淘宝与阿里虽然都是电商,但却代表着三个赛道,自下而上消费升级。
当阿里盈利能力下降,拼多多盈利能力上升,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整个社会层面的消费降级。
这恰恰是互联网大厂的第二重困境:在全社会消费降级的重压之下,自身不从事物质生产的互联网平台必然遭受冲击。
因为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是服务业,是广告和销售公司,大环境消费不振,互联网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万亿,同比下降0.2%,除汽车外销售品零售额39.3万亿,同比下降0.4%。
因此社会层面的经济下行压力,也是互联网大厂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头部企业纷纷裁员并不意外。
但他们不可能一直裁下去,裁员只是权宜之计。因为任何一家民营企业,追求资本增值是刻在DNA里的基因,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到头来还是要解决市场饱和的问题——毕竟社会经济压力下行企业也没能力解决。
拼多多去年九月起登陆海外,镜像平台Temu让老外见识到了什么叫原汁原味的“砍一刀”玩法,0.4美元一款切菜机,0.3美元一条瑜伽裤。《福布斯》杂志显示,Temu平台已经连续数月蝉联苹果商店下载量最高应用。
中国市场再大,也只有14亿人,别老是挖空心思赚走自己人的最后一个铜板,海外数十亿的大市场真的很香。
第二条是创造市场——即科技突破。如同二十年前互联网经济从无到有,十年前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今天的风口已经很明显,人工智能。
近半年,openai的横空出世已经在文字和图片领域做出了极大的突破,身边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都需要各式各样的AI产品辅助工作,未来需求量之大不言自明。
观察国内,百度是目前为数不多能拿出大众AI产品的公司,尽管文心一言与chatgpt4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如果利用好先发技术优势,重回BAT三巨头时代不是奢望。
第一是学好英语,拼多多出海拼杀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卷不过同胞就去卷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