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二流大学、二线城市一流大学该怎么选?
昨晚,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陆续揭晓,年年岁岁,几家欢喜几家愁。接下来,困扰考生与家长的,就该是志愿填报的问题了,关于上什么大学,有一个问题好像一直争执不休,那就是在“一线城市二流大学”与“二线线城市一流大学”之间,你怎么选?
有位朋友跟我举过一个据说是真实的例子,有位上海考生本来可以就读本地的上海师范大学,却选择了远在东北的吉林大学,然后这位上海同学被亲戚朋友说成缺心眼,他们想不明白这位同学为什么选择的是东北大农村,而不是全国人都羡慕的上海国际大都市。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吃惊,这究竟是去上大学,还是去找工作?吉林大学是全国闻名的“前985高校”,在自然指数的科研产出的某些指标,与复旦、交大相当,在不少上海人眼里,居然连上海本地一个二本院校(当时情况)都不如,上海人的城市优越感居然已经达到这个高度了。
当然,我这位朋友告诉我,不少上海人之所以会选择上海师大,是因为留在上海更容易找工作,而去到长春,哪怕大学再好,也没多少好的工作机会。听到这里,我说“那也对”……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如果纯粹是为了就业考虑,窃以为蓝翔是更好的选择:一是因为蓝翔学校的就业率更高;二是开挖掘机的工资早已超过办公室小白领;三是靠手艺吃饭的人不怕炒鱿鱼,可以活得更有尊严,坐办公室的人则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升迁或者避免炒鱿鱼,还可能被上司潜规则。
当“心仪的大学”与“心仪的城市”发生冲突时,或者说在“二线城市的一流大学”和“一线城市的二流大学”之间做选择,我更建议你选择前者。理由很简单,因为上大学这个过程是“求知”,不是“就业”。如果是就业,城市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是求知,城市就没那么重要。
而且,等你毕业后,拍拍屁股就可以撤了,买一张高铁票分分钟就能奔赴你梦寐以求的城市。不信你去到一线城市的那些大公司看看,有多少员工从外地大学过来的?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人才流动、企业招聘早就不受地缘关系的影响。决定你应聘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靠你的真本领,不是靠你在地缘关系上的优势。
比如,华为公司里的很多员工都是来自武汉的华科大。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目标是华为,那肯定是想办法上华科大,而不是深圳大学?深大虽然在地缘上与华为很近,但在人脉关系上却远不如千里之外的华科大。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在高铁与互联网的时代,企业识别人才早已不受地缘关系的限制,地缘相近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你有真本领,就是从铁岭跑到深圳,像华为这种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也一定会用你。
我当然认可人脉关系在我国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建立人脉关系的技术含量已经提高了,很难再像过去那样靠亲缘相近、地缘相近就能蹭人脉了,现在更多的是要靠校友关系,以及能力相近、趣味相投等东西。就像前面说的,华科大与华为的人脉联系,就远大于深大与华为。
说来说去,你还是得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就是天天在陆家嘴念abc也进不了陆家嘴的公司。有真本领,就是从铁岭过来,也能到华为上班。
那么,真本领哪里学?中国山东找蓝翔——对,好学校是不问出身的!广大二线城市有很多非常好的大学,他们的教育水平、科研水平、人脉资源,都能甩过一线城市二流大学几条街。都这个年代了,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差别也没那么大了。再说,就一个在校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社会面来说,一线城市能看到的东西,二线城市现在也基本能看到了。
当然,如果你有条件上一线城市的一流大学,那没什么好说的,你不是这篇文章的读者。
既然是上大学,你选择的城市当然不能太差。条件允许的话,至少也得去个二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起码得是一个人口超过500万、有地铁或者有星巴克的城市吧。
大学期间,“知识”虽然比“见识”更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没见识,至少也应该学会喝喝星巴克、穿穿快时尚、认认豪车车牌等基本的白领生活小贴士。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分数完全够得上二线”大学,就完全没必要去到一线城市上个二流大学。
如果你的分数的确很惭愧,无论去到哪都只能上个二三流大学,那肯定还是去一线城市比较好,至少还能长长所谓的“见识”。
见识是怎么来的?很多时候,是靠冲突感来获得的,是靠接触异质感的东西感悟到的。一个上海人一辈子待在上海也不见得能长多少见识。因为他从未走出自己熟悉的环境,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不同,甚至因为没有对比,他其实都不知道上海好在什么地方。
正如我那位朋友所言,世界很大,你应该趁着上大学出去看看,否则你都不知道豆花还可以咸着吃、馒头面条也能当饭吃。
所以,如果你在南方,就去北方上大学吧;你在北方,就去南方上大学吧;你在山里,就海边上大学吧;你在海边,就去看得到山的地方上大学吧。
当然,你最好能出国。出国可以获得更大的异质感、更广泛的冲突感。在陌生的环境里,你一定每天都生活在新奇之中,你一定可以见到很多很多没见过的东西,你一定想问很多很多的问题,你一定会变得更加的开放、包容与乐观,你一定进步神速。
我知道很多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但恰恰是因为这样,专业才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世界变得太快,你根本把握不住,现在选填的专业很可能三五年之后就属于夕阳专业了。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十多年前最火的专业是什么?我记得我有很多同学选择了机械、冶金、传媒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当时看来都是不愁找工作的。问题是,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开始愁失业了,因为他们所在的行业要么是产能过剩型,要么是被互联网冲击型。
大概五年多年前,一位朋友的表弟想报考计算机专业,我那位搞IT的朋友表示反对,因为那个时候的计算机毕业生的确太多,在职场上属于供应过剩的专业。然而,这才几年时间,IT行业碰上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身价倍涨。
我举这些例子的意思是,世界变得太快,今天的热门专业或者说新兴行业,也许过个几年就成了夕阳产业,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饭碗完全寄托在一个看上去不错的专业,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比起掌握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你还需要掌握一种更深层次的本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有这些本领在,世界在变、我心不慌。
再举一例,最近有位朋友问我,她妹妹想学经济,应该选南京大学还是上海财经大学?我当然知道后者在投行领域深厚的人脉,但我的建议是:当然选择前者,因为我相信这样一个全国一流的综合型大学,对一个学生整体的成长更有帮助,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力,哪怕是一个一流的专业型大学都很难企及的。
再说了,谁知道五到十年后,金融行业还没有现在这么风光?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那么多精英都破产了。真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专业反倒成了你的“负资产”,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才是的你的真本领——而这,正好是一流综合大学更擅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