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 网站建设

【眼观】凛冬已至互联网公司开始集体裁员过冬

发布时间:2023-07-06 07:19   浏览次数:次   作者:小编

  消息称,知乎将裁撤视频部,近一半员工将被辞退;而小米将裁员10%,在2021年绩效评分中,强制所有部门必须有10%的员工绩效为C,而两次绩效为C,就会被劝退。

  新闻一出,舆论甚嚣尘上,尽管知乎和小米双双否认,并称都在扩展人员,但仍无法打消网友的疑虑。

  而随着滴滴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得到官方“默认”,这场由字节、爱奇艺、快手而起的互联网公司裁员潮,逐渐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如今,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人,同比增长7.5%,低于2020年同期的10%;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1.60%,较2020年年底仅增长1.20%。

  手机销售增速从2015年开始就已经停止增长了,手机行业早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互联网电商方面,新用户的获客成本也创历史新高。据悉,阿里的获客成本达到673元/人,拼多多578元/人,京东384元/人。

  各家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阿里员工人数同比翻了一倍,新增12.9万人;腾讯2021年上半年人员规模扩张超过4万人,较2020年末增长83%。

  上图中的10家头部科技企业2021年上半年新增员工总数近40万人,较2020年底增长22%。巨大的人员增量需要匹配的业务增量,而一旦投入和产出不匹配,尤其是面临行业趋势、资本市场不乐观的大趋势,巨大的人力资本必然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

  随着各互联网企业2021年财报的陆续出炉,营收下滑、增长停滞,成为不少企业藏不住的尴尬。用户数增长乏力、现金流业务不进则退,互联网企业开始集体面临增长天花板。资本市场也用脚投票,股价下行立竿见影。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美团、网易等股价全线挂绿,中间虽有短暂回升,但截止到今天,仍有4%-15%不等的跌幅……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出现规模化裁员的互联网公司超过了35家,包括字节、快手、爱奇艺、百度等。百度游戏整个部门被优化;爱奇艺裁员20%-40%;字节跳动旗下大力教育大裁员,仅保留部分业务;快手多个部门裁员,个别团队裁员比例达到30%……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司确实为社会带来了巨大价值,不论是在社会发展、就业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都产生了肉眼可见的积极作用。但在价值之外,互联网公司也伴随着无数质疑和不信任。

  互联网企业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价值。垄断、无人性、大数据杀熟、996……这些词语几乎都出自互联网公司,并与某些公司紧紧绑定。

  这几年,互联网公司发生的诸如猝死、猥亵、被辞退等事件尤为舆论所关注。阿里的女员工被侵害事件、拼多多年轻女员工猝死事件、b站审核员工猝死事件、滴滴拼车女孩遇害事件、货拉拉女乘客跳车坠亡事件等,几乎每一个事件都是媒体焦点,并且引发舆论的大量讨论,对相关企业的口碑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对此本次互联网行业大裁员,也有不少冷眼看客,本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论,讥讽互联网公司终于尝到了恶果。

  本月初,Meta(Facebook)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四季度营收336.7亿美元,同比增长20%。按说表现相当不错,但是当天股价却跌了26%,市值蒸发超过2400亿美元。只因为19亿的日活和29亿的月活用户数和第三季度持平,出现零增长,甚至微降的趋势。同时,四季度净利润也同比下滑了8%。

  用户增长停滞和净利润下滑,这两个指标的不合格,被认为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此Meta股价应声下跌。

  曾经,面对互联网公司丰厚的待遇,良好的发展前景,去互联网公司上班成为许多打工者的梦想。然而,随着整个行业面临增长瓶颈,福利缩减、人员优化、过度劳动或将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常态,而“出逃”也成为了不少大厂员工的心声。

  裁员大潮之下,意味着互联网行业凛冬已至。为了应对寒冬,除了裁员,各大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各显神通,期望通过减少福利、精简组织机构、缩减战略投资计划等降本增效的组合拳,尽快熬过这个冬天——是时候,“紧衣缩食”“各谋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