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基于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不仅仅作为一种技术工具与媒介形式,更是作为一种动力机制,促使高等教育领域教育教学理念、技术和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所有高校都开展了在线教学,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实验。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管理服务人员用好疫情防控“活教材”,通过各类“云平台”,对大学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不间断、思想教育不断线”,保证了育人效果。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进一步用好互联网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职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构建起一个有机的、有规则的、会进化的生态系统。系统思维指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的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互联网本身就是系统思维的产物。
高校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每一个岗位都承担育人职责,每一个环节都渗透育人元素,每一个阶段都分布育人重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强化系统思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从工作力量上来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出现思政课“孤岛化”现象、辅导员“独角戏”窘境。课程教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除了课堂讲授之外,教师还要将触角延伸到网络,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课内到课外的协同,拓展课程育人的有效半径。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课程思政不是把课程应讲授的内容简单“迁移”到网络上,而是要突出思想价值的展现和传播,注重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道德教化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江苏最美”高校教师、南京工业大学冯新教授讲授“化工热力学”20多年,她将时钧院士“忠党爱国、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坚忍不拔”的宝贵精神和感人故事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学有榜样。系统梳理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科研之路、服务案例,适时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科技报国之志,使学生学有方向。新开课前,提前用微信、QQ等与学生建立朋友圈,为学生送上“上课前的一封信”,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授课期间,全面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动态。课程结束后也与学生保持联系,成为知心朋友,真正为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奉献。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在催生一个平台竞争的时代。作为一种模式创新,用户对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完成各种“链接”,不断打造平台,在迭代中实现价值增量。平台思维是互联互通互动的网状思维,提倡打造多方参与、多方共赢的生态圈,鼓励开放、共享、共赢。“互联网+”就是平台思维的代表。
对于高校培养人来说,互联网成为面临的“最大变量”,甚至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当今在校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是互联网的“原住居民”。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亿,其中学生网民占近1/3。丢掉互联网阵地,就等于失去未来,占领阵地、拓展阵地、用好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平台思维的关键在于打造多主体互利共赢生态圈。高校要致力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平台,形成“网站+QQ+微博+微信+抖音+B站+易班”的基础架构,串联起“校级+院级+年级+班级”“官方(党组织、团组织、其他管理服务机构)+个人(学术大咖、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的多层架构,实现校内平台的同频共振、校内平台与外部主流平台的互通互联。此外,还要致力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型组织,覆盖全国多所高校,如南京工业大学培育31家网络工作室,产生了“与信仰对话”“景仰马克思”“法立方”等一批现象级作品,在网络上唱响了主旋律。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为人们提供将无限可能变成现实的机会,也使绝大多数人的社会行为、经济活动等更加依赖数字化、技术化、移动化生存。用户思维倡导以留存用户为目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度解决用户需求与痛点,围绕用户体验和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服务供给。作为互联网思维的第一式,用户思维至关重要。
网络空间虚实共生,交互主体地位平等,逐渐淡化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身份界限,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导致学校、教育者的管理优势、力量优势和话语权优势呈衰减趋势。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打破了单向传输方式,教育者不再是话语方式、话语内容的主导者、控制者,代之而起的是平等、自由的主体间性交往。
用户体验至上是用户思维的精髓。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整合资源和力量,推进各子系统从“独立并存”走向“融合共生”,实现网络教育力量同向、资源共享、过程互嵌;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夯实自身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网络意识,发挥自我教育作用。适应受众心理,激发情感共鸣,通过设置话题、开展体验式教育,在虚拟空间里创设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相适宜的情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ZDIXM076]的阶段性成果)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