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兴云科—35+的程序员不应该被失业
现在IT公司喜欢年轻人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很多公司标榜出公司年轻化,在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低是一种炫耀的资本。
有IT从业者表示:35岁前晋升到中级,45岁前晋升到高管,否则强制退休,已经成为IT行业的管理。
35岁担心没工作,已经逐渐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焦虑了。要么晋升管理,要么被优化。非领导岗位很难在35岁后继续任职。
并且在各行各业逐渐步入“互联网+”,这种35岁即失业的情况还有可能逐步蔓延。
IT互联网公司偏爱年轻人有很大原因是IT行业工作强度大,996机制下,年轻人更有体力和精力优势。并且没有家庭羁绊。而年龄大的员工不管是精力还是社会责任比起年轻人,缺点很明显。并且用工成本也要高于新人。这些公司一方面要降低用工成本,一方面要为年轻一代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这是企业利益机制决定的。
其次互联网公司变化太快了,IT公司又多偏重于应用创新,而应用创新的研究方向很多都是研究年轻人的喜好和潮流。这一点不仅是国内的公司,国外的Facebook从员工层面也非常注重年轻化,尤其是在Tik Tok在海外疯狂扩张的压力下,Facebook需要不断推出契合年轻人潮流文化的产品。
从整个IT行业发展史来看,我们常用的手机、PC端操作系统,都是国外大龄程序员开发出来的。
如果整个行业,普遍对35+的程序员缺乏包容,我认为是不利于整个科技行业的深度创新和技术迭代的。
现在国内的问题是,管理层有着过高的薪资和权力,直接导致大量高级技术人才转向管理,很少有深耕技术的。并且在35岁即失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本来能深耕技术,进行深度创新的技术人才被迫转向管理,或者被动换行的命运。
这远远不是招募更多年轻人能够弥补的,深度创新需要长期不断的突破和迭代,其中的经验和积累是年轻人无法替代的。
张小龙开发出微信时已经人到中年,马云35岁才创办阿里,拼多多的黄铮也恰好是在35岁创办拼多多,王兴35岁,推进了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从此美团迎来事业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