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 网站建设

互联网技术与标准论坛:技术与标准促进互联网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3 02:14   浏览次数:次   作者:小编

  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我们今天的议题,我们今天请到了12位重要级嘉宾,他们对于技术和标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进行高端对话,并且他们还会对未来十年,也就是2025年互联网领域有哪些新的技术,进行畅想和展望。我想接下来的这场高端对话将会是互联网技术与标准领域的一场思想盛宴,让我们一起打开味蕾,一起分享这场精神大餐。让我们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一个介绍,我叫孔宁,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我本身在中国科学院从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学习,后来有幸参与了国际技术标准的一些工作。我作为中方主持人讲话会主持全场,我们这次论坛将会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位环节我们请6位重量级的嘉宾进行对话,另外是标准类的相关专家进行高端对话。

  接下来我想有请我的另一个合作伙伴是我们的外方主持人托巴斯·贡德罗姆进行主持。

  托巴斯先生是信息安全,应用安全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他在安全和开源的安全项目当中有丰富的经验,在14年他正式成为开放式Web应用程序安全项目全球董事会主席,在此欢迎他。

  我们首先看一下第一节的讨论,大家看一下我们有6位重量级的发言人,他们都是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我想先请托巴斯·贡德罗姆介绍一下他们。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欢迎到罗伯特·卡恩先生,他是TCP/IP协议的发明人,他还被人们称作是“互联网之父”。他在1986年成立了CNRI(美国全国研究创新联合会,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在1997年,克林顿总统将美国国家技术奖颁发给了卡恩博士,因为他发明了因特网。在2008年卡恩博士获得了图灵奖。下面有请卡恩博士。 [12-18 08:18]

  下一位发言人其实是我的老师,闫保平教授。闫保平教授是中国科学院的网络信息中心的总工程师。此外,她还担任国际互连网协会理事会理事,她多年一直从事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和大型科学数据库等领域的研究。她也在国内外的很多重要学术机构当中任职。下面我们欢迎闫保平教授。

  第三位发言人我们很荣幸的请到维纳·措恩先生,他在1979年成为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他也是互联网名人堂的入选者。

  下一位发言人是百度的高级副总裁,也是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负责人王劲先生。在百度之前,王劲先生在甲骨文、Informix、E-Loan等位于美国硅谷的多家公司任职,并在回国后历任阿里巴巴资深技术总监、EBay中国CTO、EBay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下一位发言人是保罗·维克西,他在2014年入选为国际互联网名人堂的入选者之一,他发明过很多重要的软件,他担任美国远望公司Farsight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也是域名软件之父。

  下一位发言人是李晓东,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主任,他也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亚太事务副总裁,他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世界经济论坛(WEF)网络安全理事会理事,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IGF)多利益相关方专家组(MAG)成员,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职能管理权移交协调工作组成员。他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1副主席,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下面有请李先生。

  现在我们六位发言人都已经到齐了,在我们的第一环节的讨论当中,我们会有两个问题,供6位发言人来进行讨论。第一个问题是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对于互联网的挑战和传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来说,都各自有什么机遇和挑战呢?因为大家知道现在网络的用户越来越多,可以用平板电脑、手机来上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止用电脑就上网,微信这样的APP都越来越多。我想问各位发言人,你们是不是认为传统的因特网基础设施,域名是不是依旧非常重要,你们是否认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这样的新事物会让传统的,像域名这样的技术变得更重要还是不重要呢?

  我也有一个要求,因为今天能请到大家我感到非常荣幸,所以我想是不是大家可以用讨论的方式来沟通,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请大家把发言控制在3分钟之内。如果更短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我们有两轮问题要讨论。

  我过去25年的工作主要是在DNS工作(域名系统),现在域名可能不像过去那样常见了,比方说在手机端等无线端当中,不会用到那么多的域名系统,即使现在域名变得越来越不可见,我觉得域名还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也会保持如此。挑战的话就是说网络工程师,包括那些无线端的工程师,比方说一台手机为什么一定需要注册一个域名,可能不一定要这样。我们看到微信这样无线端的系统和软件,的确不需要一个确定的名字就可以运行,相对来说老一点的软件还需要有名字。我们的工程师和软件设计师可能要超越域名来进行思考。

  域名系统是三十多年前选定的,我们一开始选择域名系统就是要让IP地址变得更加简单。我觉得现在的应用域名还是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觉得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是连接万物的网络,不仅是机器,不仅是我们现在想象的一些事物,可能在未来互联网会有上千万亿的联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现在无法想象未来互联网能容纳多少的事物。因此我们无法把这些事物完全列出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能够找到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要有一个指向。在指向方面域名系统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我觉得我们还要有一个超越域名系统的,更加先进的新事物,这不是说我们要废弃域名系统,这也是不实际的。那么互联网上要找一个东西,能找到一百个不同的东西,我们要找到一个真实的,确定的东西,比方说法律、合同,大家都希望这些东西能够百分之百确定的才行。在未来世界当中安全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在物联网当中探测、读取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大家可能有很多东西想要了解,这都是属于超大数据的范畴。

  我认为未来是不是要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系统才行。在过去20年当中,我们创建的域名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电视、出版系统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去的这些系统都是指向了我们的域名,从而再指向IP地址。我认为它的重要点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互联网上的东西,确实在什么具体的地方。

  未来我们应该思考关于物联网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将这个体系视为一个应用体系。当然不同的人对于传感器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可能用不同的方式,比如说用不同的引擎来驱动。如果有这样的代码,这个代码就可以是任何的东西。互联网其实就是一系列的代码,一系列的超大数据组成起来,可能到时候还会有一个传感器的应用。

  您说的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一个未来的大方向。还有谁想要发言,李先生?

  我们都是来自于域名体系,因此,我认为我可以回答这个关于大数据这方面的问题。我想有3个关于互联网的关键要素,也就是域名、地址和代码,这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设备都接入互联网,因此我们现在正处于物联网的时代,有很多的设备,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可以联网,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很多的名字,域名体系也很重要,我们要从域名转化为标记物,有这样的一个发展的趋势。

  第二个关键要素就是安全。我想对于域名系统来说,在过去五年我们都在使用域名体系,但是我们都在讨论这个网络的安全问题,网络域名系统现在并不安全,如果你想在互联网上找一个银行的地址,我们要确保这个银行的网站是安全的,我们如何确保域名体系都安全呢,这很重要。

  第三点就是本地化,我们有很多本地化的域名,因为很多人上网。如果我们谈一下手机上网,现在大概有4亿的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还有7亿的人还没有手机上网,如何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域名体系、相应的中国的邮件地址呢,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本地化的服务,要使手机的软件能够使用更好的本地化的域名体系。这就意味着手机互联网和物联网对传统的域名体系进行挑战。同时为我们也带来很大的机遇,让我们进一步提升传统的域名体系。在未来会有大量的事物联网,我们每个物体都要有一个标记物,这是域名体系要解决这些事物上网的域名的任务。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提升域名体系的结构,还有处理体系。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储存数据呢?我们有不同的记忆渠道。如果你想找到一个物体,要在成千上万的网络当中找到一个东西的话,我想就必须要把你的数据储存在你应用当中。如果应用的角度来讲就很清楚,身份的信息能够储存在一个应用当中,这就是我的一点回应。

  除了域名体系之外,我们也知道搜索引擎,比如在中国,百度非常受欢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在用百度,我也想知道,对于未来这个手机互联网和物联网,是否给传统的搜索引擎带来威胁和挑战呢?传统的来说未来我们会不会不再使用百度了,王先生您有什么回应?

  我们其实已经快速的走进万物互联的时代,这里面越来越多的设备会用来上网,网络连接的设备会成指数级的增长。大家也可以看到,这种指数级的增长会带来很多的挑战和机会。DNS只是其中的一个挑战,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上面刚才很多嘉宾都讲的非常好了,我们要有更广的域名选择和更快的处理上。我们百度正在做一个新的服务器设备,这个设备希望在推出来的时候比今天已有的设备快10倍以上,这是一个数量级的成长。

  但是我觉得DNS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后面还有更大的挑战,比如说安全的挑战、隐私的挑战,因为我们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网上来,安全怎么保障,刚才主持人也问到这个问题,这是我们非常大的挑战,不仅仅DNS的安全,还有整个设备的安全。在这个万物互联的年代里面,互联网被看成一个大的系统,需要有一个保障安全的网络操作系统,这会是未来我们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我想接着王劲先生刚刚说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非常同意王总的说法,前面几位专家的意见我也非常同意。

  这些年来,中国科学院是中国互联网的诞生地。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一直关心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域名系统的建设。像钱华林教授是我们域名的领路者,还有我们的net域名,这个发展主要是域名解析系统的落地和发展。我非常有幸,我1997年到中科院网络中心,有幸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域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全国人民都在用互联网的局面。域名的解析系统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非常荣幸我经历了这个阶段。最近因为我这些年来其实我参与了另外一些工作,也就是王总提到的关于互联网,我还做了很多工作,就是生态保护方面。这个过程当中我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物联网真正走下去的时候,这可能是域名系统的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但是我自己又在想,我们面对的物联网里面的所有的这些物件、事件,其实它跟我们人进入到互联网系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交互的系统,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给贴上了这个标签,我们管理所有的物件事件。

  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刚才主持人也说过,我们有很多在互联网上的应用,从表面上来看APP,它们好像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域名注册,尤其是随着移动应用的发展,这时候我自己曾经问过我自己,随着移动应用的发展,移动的环境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还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现在我们APP包括像我们微信,几乎在这个里面你看到的它捆绑的仅仅是我们的手机号,我们的域名系统这里面发挥什么作用呢,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域名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推动,这种环境下域名系统面对的新应用方式,因为像微信大家知道,它非常容易,也非常简单,它不用直接注册或是什么,但是它拥有了一个微信群,甚至拥有了自己的一个空间。

  域名这个系统是不是就没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了呢,也就是话说回来,我们现在域名系统好像反过来,面对的这样移动的各种各样应用,我们域名系统的发展空间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我自己有一些考虑,我觉得其实域名系统面临的这些应用挑战和这种机遇,意味着它在现有的域名系统上需要做一些突破和改进,因为域名系统毕竟是我们互联网的根。也就是说,没有域名我们的互联网很多的工作往下推进会面临一些问题。也就是说,在这样大量的看起来好像无根的应用都在互联网上推进,而且老百姓非常喜欢,这就是我们域名系统还是有机会的。问题在哪里,如何来做,我想这可能是国际互联网大家共同来推动的,尤其我是希望中国的互联网信息中心很好的研究这个,从标准上、应用上,现在是应用倒逼我们的互联网系统,域名注册系统怎么样进入这个里面。

  第二个事情我想说一下,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件非常活跃丰富的土壤,这个土壤上各种应用都会出现,所以域名系统一定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新的突破,那么各种应用也会在这个环境当中找到自己的发展,而这些应用正好又带动和推动了互联网,包括互联网域名系统的发展。

  听了闫教授发言之后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因为我认为,域名系统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卡恩博士有什么要说?

  我认为未来的工作会变得更加的简单,我们会有更多的指向物的管理,我们在这里已经花了很多的思考进行设计。我的想法就是,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有一个指向物的。这不仅是人们传统当中的身份管理,每一个人有自己的身份,所有网络当中的资源都有自己的身份,都有自己的指向物,我们创造出来的信息也有自己的身份和指向物,我们可以使用这样一种形式对其进行管理。

  我们刚才提到了电子邮件系统当中的脆弱点,这方面可以通过采用系统来做出很大的改进。我想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数据输入这个概念。为什么网络发展这么快呢,因为你可以看一下,一个网页上面有链接,可以有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看这些链接指向的事物。在大数据时代你会发现,现在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已经这么多了,这么多的数据对大多数人来说,你可能无法了解这个数据之间怎么交流的。因此我们最近有一个数据研究联盟,在明年3月份在东京还会召开进一步的会议。我们的目标就是如何处理大数据。在这些标准的制定方面,我们也建立起来这样的机构。我们的数据研究联盟宗旨是政府想建立这样的组织来来管理大数据,因为这一点已经非常普遍非常重要,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数字系统。我觉得我们要直面这样的新的挑战,并且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谢谢卡恩博士。卡恩博士我们经常称他为TCP/IP协议的发明人,我们经常称他为“互联网之父”。

  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的讨论。谢谢。感谢各位发言人。大家提到的内容都很好,也就是说,我们从域名系统开始了讨论,并且讨论了未来的挑战,有了这么多的新的事物,有人、有其他物质都连接到网络当中,他们有安全需求,有相互接融的需求。在这样的展望下,我想请大家看一下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在未来,比方说在2025年,你认为未来的十年之后,假设我们是2025年,大家再回头看,你觉得过去十年当中,互联网发展可以带来互联网那些未来的形态?哪些是最重要的事物?你认为哪些技术可以支持这种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大家还认为在你们看来我们要做哪些工作才能促进未来的发展?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未来十年的发展,畅所欲言。大家脑子里面想到什么都可以跟我们分享。

  我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发现它的成本是在不断降低的。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电脑,它一开始的价格可能要上百万美元一台,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的便宜。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家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就能够为本地的网络系统来创造新的设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因为现在我们发明的设备,它们能够有更多的功能更加的有效。

  昨天我在会议当中也提到过,其中的一个风险就是我们有压力,产品发明之后要推广市场,这方面有一个时间窗口,这个时间窗口也不断的因产品更新换代而压缩。因此投放市场和产品质量之间是有一个对应关系的,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可能产品质量不够。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物联网的发展目标就无法达成。因为我们不能把一些还没有真正设计到完美的产品就投入到物联网当中。在未来那些能够不断更新的公司,他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比方说会有攻击等。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在发明无人驾驶汽车之前,要确保这些设备绝对安全的,因为这涉及到人的生命,我们不能像过去几十年的老办法一样来处理这些新的事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网络应用在今天很多的工业控制系统,这些系统其实连入到网络里面是不恰当的,比如连入的时候有密码也可以,没有密码也可以把摄像头连接到网络上,在网上测量温度,改变温度,改变这些产品的设置,有的时候我们简单的认为把东西相互连起来就大功告成,而在我看来,我们要确保这些软件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而不是说简单的把一些东西连起来就可以了。

  如果说在2025年往后回看的话,我认为我们到时候可能会成为全数字时代,对于很多机构来说是巨大的改变,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再往前看的话,未来会更成为数字物品的时代。因此我们要有基础设施,这决定我们怎样看待事物,可能我们所有的应用都是要基于这样的基础设施之上。比方说像照明、管道等都是如此,在网络上会有非常多的应用。因此我想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都是我们目前的人无法想象的。我感兴趣的是基础设施,因为要有好的基础设施才能让这些应用发展起来,不然的话可能基本上是无法达成的。作为一个技术专家,其他人都是关心软件的应用性,但在未来的十年、十五年我认为要一个全球的基础设施系统,要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基础设施,要排除那些摩擦,那些摩擦点在历史上都困扰了我们。我们要有一个大家都能为全球利益出发的,不断更新的基础设施。我们有一个全球的指向系统工程,我认为在未来我们要把更多其他的机构也纳入进来,来帮助我们扩大在这方面的工作。

  我不知道2025年会怎么样,但是我知道未来肯定会有很多的大挑战。互联网是在1969年诞生的,当时我们对于数据包的传输进行分析开始了互联网。人们总是依赖于硬件的进步来发展互联网。现在互联网有五六层的系统,其实在2000年之前我们整个通讯工程通过多层系统,就增加了我们的通讯能力。

  每一个系统当中的层面都要进行分析,看看瓶颈到底是在哪里。在1990年,当时在我的大学开始了一个网络域名工程。当时中国的域名还非常非常少,在工程、教育层面,我们现在不足的,特别是跟其他学科比起来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们工程方面的规则还不足。我们现在有几千种不同的架构,教育方面的规则也是关注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情况。

  王先生您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看到您有一个新的头衔,是百度无人车项目的领导。

  大家进入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将越来越多,快速增长的互联网设备接入网络里头,所以我们在解决量的问题。十年后我们将解决质的问题,每一个连上网的设备都自己带有智能,都能非常积极的在跟别的设备进行沟通,进行交流。这对我们整个网络基础架构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我举一个例子,用我们自动驾驶汽车或者无人驾驶汽车举例子,十年后我们已经预期,我们街上新增的汽车80%都会是无人驾驶的汽车。每一辆汽车都是一个移动的电脑,需要跟其他车联系,需要跟交通系统联系,进行沟通。而且这个沟通不是仅仅数量上的增加,需要更快的带宽,更多的域名,还会有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说实时性。

  过去互联网并没有保障在多长时间信息一定能够到达,但是那个时候人们生命攸关,前面的车遇到了交通事故或者遇到紧急状况,要立即告知后面的车,那时候车速可能会很快。需要有实时的网络系统、网络基础架构来保障。今天网络还是黑客盛行的时候,每个单独的系统都要自己面对网络安全挑战,以后希望网络系统能够更好的保障网络安全性。

  谢谢王总。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还有两位中方嘉宾,每位中方嘉宾大概有几句话的时间分享一下。

  我希望十年以后互联网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域名,个人域名又能跟我们手机号码整合到一起,给我们一个更加灵活的空间。

  刚才王总说的时候我在想,要是大街上跑的都是带着四个轮的ipad会有什么结果。预测2025的话,人家说预测五年之后死得很惨,预测十年之后应该死两回了。以前大家说喝着咖啡搞科研,然后上网的时候需要到网吧。现在咖啡馆已经不是咖啡馆了,已经改成创业了。我希望上网的时候再也不要想上网,2025是让你觉得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了。这些最关键的就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让你随时随地都能够上网但是又感觉不到你用各种方式上网。这是一个未来吧。

  谢谢您!我们快要结束了,第一个环节只能现在结束了。谢谢大家,我们的讨论非常的有意义。

  我并不会害怕未来会出现低安全的网络应用,我希望能出现高质量的应用,比如说无人车能够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非常期待十年后能够拭目以待。可能最后这两点都会实现,再次感谢您刚才提到的观点。谢谢您。

  下面有请钱华林,他本人也是中国顶级域名CEN第一技术联络员,在2014年他以互联网创新者、改革者的身份入选国际互联网名人堂,现在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员,以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研究会的委员。

  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布鲁斯·克雷默,在座的各位都在享受局域网的福利。布鲁斯·克雷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主席,也在IEEE的董事会任职,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并且获得了管理科学的硕士学位。有请布鲁斯·克雷默。

  下面有请第三位发言人,杨晓雅,她是ITU—TSB研究小组的咨询师。非常荣幸能够邀请杨晓雅女士。她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项目处处长,一直从事电信技术管理相关的工作,和政策法规制定等等。从1999年到2010年也一直在中国互联网治理机构工作。1998年到2004年曾经在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工作,担任发展规划处副处等等。

  下一位嘉宾是杨泽民,他曾经担任电信传输所所长和电信研究院院长。自1982年起他一直从事中国的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技术体制制定,通讯技术标准制定,以及政府在ICT产业有关政策的研究工作。下面有请杨教授。

  非常荣幸邀请到庄振宏先生,我们刚刚还在谈到能否用当地的语言做域名,他也是本次会议的嘉宾,从1993年起在新加坡第一家互联网ISP见证了新加坡第一个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诞生。在2010年成立的视频平台公司后来被海信收购,在2014年出任世纪互联副总裁,负责世纪互联新事业部的创新技术和战略。下面有请庄振宏先生。

  最后一位重量级的嘉宾是李星教授。他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现任中国互联网应急中心的副主任,也是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他也是CCIIN、APAG等等主席,他也是IPV6145等等技术标准制定者。

  现在六位发言人都已经到齐了,我们开始第二额节的讨论。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刚刚谈论了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技术又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大家都知道标准化的工作总是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所有的国际协议,所有的国际标准可能都要花上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及因此在这方面会有一些挑战。毕竟网络发展很快,而标准化的工作相对滞后,大家就此就这个挑战怎么看?谁首先发言呢?

  首先我想说的是标准化工作其实有很多层面,标准是一种活动,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测试。我主要会跟大家讲一讲关于活动这方面的。另外一方面,标准化意思就是说你要标准某样东西,因为标准不是一个理论的东西,要在市场上进行实践才行,而且要有全球的部署。大部分人都会真的用这个东西。那么互联网大家在上面找什么东西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非常有雄心勃勃愿景的挑战。我们要让各种操作系统,各种的物品都联系起来,可能在世界上所有地方都可以有这个网络。我们的网络系统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工具,让数据可以从一个地方进入,然后再从另一个地方把数据提出。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己能够开展工作。

  我这么跟大家列举是因为我认为关于标准化和技术的发展在网络层面上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更加详细的说,不仅要描述今天我们设定的一些目标,而且我们这里的道理是来自于IETF33年前的工作。过去五十年当中我们的一些标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活动是我工作当中的主要部分,所以我们要提高互联网的速度。我们在未来要进一步的提高互联网的速度,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也要进行提高,让我们可以输入和提取数据。光纤和互联网我觉得还是会是无线网,这也给其他的领域带来了挑战,比方说电池容量等等。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设备变得无线互联,还有一些探测器都是耗能很少,体积很小的。我们有各种各样要连入网络的设备。得出的结论就是说结果我们的解决之道不可能只有一样,IETF,IEE,ITU都可以成为标准化工作当中的重要成员。谢谢!

  您刚才提到要有很多的标准,可能会激发我们的思维来思考如何创造这样的环境。下面谁发言?

  我主要是搞标准的人,主要是搞技术,技术需要标准,刚才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加速度的发展,我们的标准会不会扯后腿?我自己的体会是标准必须得有,因为所有设备要互联互通,没有标准将来就要乱套,整个网络里头各种设备运行都不好。

  但是标准使用太长时间,太细致会阻碍技术的发展,因为技术会等着你的标准出来。我有一个体会,Internet里头的标准,还有最早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开放式系统互联)里头的标准。我感觉到这两个标准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因为我们的OSI非常详细,资料非常庞杂,没有一个人有生之年能够把这些资料能够读完。中国人搞网络想要看OSI标准还要花美元看,那时候没有美元的,所以我就没有机会看,偶尔从其他途径看标准。这个标准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我们想用就非常困难。最后OSI协议起到很大作用,我们教育学生,OSI协议非常清楚,但用起来非常难,分的太细了。有几个部分非常好理解,数据结构的这些必须得规定清楚,至于内部怎么实现这些细节就不要规定了,各个公司自己做,不影响互通。

  谢谢钱老师,钱老师德高望重,本人也非常谦虚,感谢钱老师。下面杨女士说一下。

  刚刚说到标准,我想接着Bruce Kraemer先生说的标准来谈谈想法。

  其实标准有很多种,包括定义,我们用的术语都是标准,我也是最近才刚发现我读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标准,是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梨子的标准。这是简单的例子,就是大家用到一些术语的时候,实际上每个人对这个术语是有不同的定义。另外我还想说英语里面有一种说法,标准是大家用来互联互通协调一致的,所以很多时候,一味的强调速度,而不能达成广泛的共识,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最合适的才是最好。

  说到互联网发展对标准最大的挑战,其实我对这个问题最近真的很有心得,因为我们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软件开源化。我们在互联网的行业里面看到越来越多的产业机构,产业联盟,自己组成一些小组就制定一个标准。还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一开始大家都是免费使用,等大家用到你这个东西基本上快成了事实上的标准后,才开始定义哪些东西是需要作为标准定义下来的。尤其是在开源的社区当中,他们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最后基本上变成了事实上的标准规范,这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趋势,我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上午好。我想因特网的技术主要是来自于IETF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我想互联网的精神也就体现在IETF技术方面,它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APP地址的一些问题。在未来可能只有HTTP的域名能够存活下来,其他的一些域名可能会消失,IPV6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空间,但是我发现,哪怕在乌镇也没有IPV6的技术,希望未来我们看到这样技术,这也体现了这些标准是很难得到真正的应用。我看到有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人也希望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因为我们也是主要的互联网大国,如果我们能够为互联网技术的标准制定做出贡献的话,那么就会进一步的提高互联网标准的质量。

  作为最后一个讲者面对这个问题,我不想重复前面嘉宾所讲的精彩观点。我同意他们说的观点,我在IT方面也从事多方面的工作,刚才您提到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我也参与其中,他们已经讲了我想讲的主要内容,我再提几句其他的内容。标准现在面临的一些挑战就是太多的标准,但是太少有标准化制定的时间,还有采取这个标准的时间实在是不够。李星教授也刚刚说到了在过去的15年前20年前,我们看TCPIP的标准可能在五年之后只有HTTP的域名会存在,如果真的是这样,设想一下,HTTP实际上需要一个模式的集成化,也就是说这些公司的域名都是HTTP,像是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还有美国的一些公司亚马逊、Ebay他们都必须要在HTTP的基础上来开发他们的网站。这和20年前是不同的,比如2年前大的互联网公司还有ATNT这样的公司,他们都是需要推动互联互通的。现在人们用更多的是谷歌、正是由于他们的集成化,他们并不鼓励标准化。他们只是想要确保我的客户只在我的这个领域存在,但是现在我们出现一个词叫互联互通,如果这些公司拒绝推行标准的话,如何使这些标准得到改善呢,比如说在中国,比如说2015年如果人要上网可能就用微信,用微信的话就要用互联网。互操作性存在哪里呢,其他的及时通信网站如何跟微信实现交互性呢,微信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互联网的话,那么腾讯又是什么呢?如果有一天腾讯想要让它的对手关门,想逼走其他的竞争者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让类似的公司聚集到一起制定相应的标准,来确保信息的自由流通,确保客户不会被绑再一个服务供应商那里。

  谢谢您。的确我们在标准化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在第二个环节也可以进行这些讨论——如何解决这个标准化面临的问题。

  我想刚才提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我们的标准制定太慢,还有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制定新标准的挑战,我们有大公司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这些大公司可能想要制定整个市场上的标准。或者是不管有没有开放源的编码,可能这些人会说,你的标准制定太慢了,可能赶不上我们发展的速度,我们不会等你制定标准。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也是非常发人深省的一些观点。

  接下来我想我们能不能再看一下未来,展望一下有了标准之后,我们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如何提升互联网标准的质量?如何推动互联网标准的应用,我想我们拥有一个开放自由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人人都可以获取这样的标准。今天在座有这么多的重要级嘉宾,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想听一下你们的观点,你们认为如何提高互联网标准的质量,如何使这种开放型惠及更多的人,谁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开放性的原则对提高互联网标准质量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进程。这个进程本身应该是开放透明的,应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我自己非常期待能够看到开放源潜力的发挥,我认为开放源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改变互联网标准的现状。国际电信联盟已经颠复了很多其他领域的标准,现在我们相信开放源就是我们未来改变互联网标准化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谢谢!

  想问一下在座的三位嘉宾,钱老师、李星还有庄振宏,我们一个问题是如何推动新技术标准的应用。这一块我特别想提一下中方的嘉宾在推动互联网标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钱老师、李星和庄振宏,对传统英文字符,包括其他字符国际化域名方面,昨天钱老师也和詹姆斯一起搞了一个推动中文电子邮箱的活动。詹姆斯在这个活动上就感慨,从我们制定IDN这样的国际标准,从我们来制定国际化电子邮件这样的标准到现在开始刚刚看到开始有一定的应用。现在我们用了大概十几年的时间。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当中是很漫长的过程,一年或者几年。从一些很有用的标准化再到现实过程当中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而技术发展的这么快,有这样的问题想问一下钱老师、李教授和詹姆斯,我们有很好的标准让它落地、推广应用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呼吁?

  国际化的问题,我们internet连接了不同的国家,特别是不同语种的国家。后来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办公要没有汉字根本不可行,连文件都打不出来。所以发展下去多语种、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域名方面我们也努力了十多年了,包括我们合伙人,像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专家,我们在一起工作了十多年了。要解决国际化域名问题,我们域名挺好为什么还要搞这些东西?实际上对于不同语种用ASCII是不方便的,很多东西很难反映中文的名字。比如说我们叫有限公司,你写出一个域名来别人看不懂,域名本身的标识,如果没有达到这个作用,不知道什么意思,作用就没有了。

  网民数量是6亿,将来还有50%的人要联网。这些人和我们早期的人是完全不一样,早期都是知识分子,没有问题,但是后来的这些人也要叫他认识这些东西,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一直在推进这个东西。不光中国,其他国家也在推进。但是这个东西比较慢,为什么慢?就像V6和V4一样,如果没有V4直接做V6花的人力、物力这些钱早就大规模运行起来了。就是因为V4先入为主,再来推V6就难了,现在V4用得很好。域名系统也是一样,我们打E—mail的时候大家都用习惯了,就不大容易推进。

  实际上我们还要坚持推进,因为这个标准我们花了大量的工夫来做,技术上现在已经成熟了。中科院的系统都是他们的,全部由中文电子邮箱的功能。只要认识我的人就很容易记住了,如果用英文的域名,我的名字是Hlqian等等不一样,中国人用的域名完全没有规则,都乱七八糟的,没法记住。你知道他是谁,但是不知道名字是怎么写的。我们努力推广多文种的,特别是中文的名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请问庄振宏,你花十几年的时间来推动国际化落地的工作,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还有什么样的建议?

  我来补充钱老师说的几个东西,大家真的不知道我们做国际标准的艰苦。我是1998年开始做国际化域名,1999年在IETF成立工作小组,我们整整花了九年时间在做了第一个国际标准。但是在推动过程当中觉得还是不够,在2008年的时候又成立了另外一个工作小组,来延续我们的工作。那时候是另外一个互联网之父来主导的工作小组,但是又花了两年时间,直至2010年才把今天用的中文域名的基础标准完成。这个过程当中将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当中如果按一般的互联网的速度来说,一个公司生与死已经三轮了,但是我们在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坚持做。

  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因为域名是互联网最基础的东西,也就是因为它是最基础的,对域名的使用不是说像一个社交媒体或者一个媒体的形态两三年就有一代更新,而是说会延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要做一个标准,就是说百年后有一些东西。既然我们是百年的过程我们就要有这个耐心,中文域名遇到的问题跟V4和V6问题是一样的,过渡和人家接受技术标准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我就说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我在推动做中文域名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问我,你觉得你要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说我准备用一辈子时间去推动这个技术的发展。

  IPV4—V6的过渡我有三点经验,第一个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在中国网络教育中心工作,中国现在有3.2亿学生。第二点就是我们要有创新。我们老办法已经不再奏效了,因此我们要关注于从IPV4—V6的过渡。第三点我们要有公开的开源,我们认为这三点加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推进标准。

  时间已经不够了,就像我提到的那样标准化的工作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我们第二环节的标准讨论比第一环节花了更长的时间。最后几分钟请各位发言人用一句话来为未来的标准化工作做一个构想。大家对标准化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期许和期待都可以表达一下。

  我觉得要有教育,人很重要,对标准来说人非常重要,我们要教育年轻人,让他们加入到标准化工作来。

  标准化是我们根据国际上形成的,我们中国人干事有一个习惯,先干了再说,慢慢再改进。其实这个东西不是很严格,我发现欧美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今天的讨论让我们大家都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非常的有益。之前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一开始还没想到过,我特别要感谢CNNIC举办了今天的会议,来让大家讨论未来标准化工作当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我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发展这么快,标准化工作对此贡献非常大,在未来我们会进一步看到标准化还会继续作出贡献,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作出贡献,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标准化。

  标准很重要,我们要有更多的工程师,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标准而从事标准工作。

  感谢大家的发言。我同意布鲁斯·克雷默先生的观点,听了大家的想法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标准工作,来理解开放原则的重要性和标准化自由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国际社会的成员,标准不是说写一份论文就行了,真正目标是确保系统和人之间的互相兼容。好的标准的定义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标准就是把优秀人才积聚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说法,可以促进不同标准化机构之间的统一协调,同时还有竞争的一面。这种竞争也可以帮助我们把最优秀的人才挖掘出来。因为合作和竞争两者结合可以最大的开发我们的潜能。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大家知道标准化对于互联网是有帮助的,但是互联网反过来也帮助了标准化,来让我们联系更加紧密。现在很多的标准化机构使用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工具来促进我们的工作。我们现在可能要坐飞机,已经有了虚拟会议,比方说可以用聊天、邮件等方式来分享我们的思想。这是很大的效率上的改变。

  因此总的来说我们要看一下教育方面等等的改进,不仅中国,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国际化的进程和竞争都在进行当中。我要再次感谢大家的参加,感谢各位观众。我祝愿大家都能够从我们的讨论当中得到启发。谢谢!

  谢谢,我们讨论得很好。如果没有时间限制的话其实我们可以讨论一整天,完了之后还可以继续在网上通过其他的途径讨论。今天我们的高端对话就到这里,希望我们的高端对话对我们每个人在推动技术,在参与技术和标准化工作方面有一定的启发。我也期待今天我们高端对话当中嘉宾们对技术的畅想能够在未来成为现实,也期待我们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当中。感谢大家参与这次高端对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