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龙生:进一步加强研究了解网络语言为什么会流行
郭龙生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主任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定义)
网络语言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源头活水,具有丰富、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正在并将继续发挥着丰富国家通用语言词语的重要作用。
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正像我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摔跤、可能会遭受种种挫折与失败一样,网络语言中也不是清一色的阳春白雪,因为社会是多元的、多层次的。网络语言中也客观地存在着像“屌丝”“逼格”“逗比”“你妹”“蛋疼菊紧”等一系列低俗不雅的词语和用法。这些现象的出现,它们之所以能够流行,有其现实生活的基础。我觉得当前更重要的应该是进一步加强研究,了解它们为什么会流行。而且这些不雅的词语及用法在网络语言中所占比重到底有多大,这些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弄明白。
网络不是孤立的纯粹的虚拟世界,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是现实生活的最直接的写照。
由广州大学汪磊教授领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4年度重大项目“青少年网络语言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策略研究”其中一个子课题叫“青少年网络语言知晓度、语言态度与真实使用状况调查及引导策略研究”,我是该子课题的负责人。此前我还参加了由姚喜双教授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规划项目“媒体及媒体语言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教育类核心期刊《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并在学术研讨会上广为宣传。我们希望通过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能够为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语言提供参考意见,提供一些建议与指导。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含义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表音字母化、中文电脑化和术语国际化,使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语文现代化是国家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走向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工程之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宗旨是: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协助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的宣传培训活动,组织学者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字素质和营造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服务。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也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密切关注的内容之一。作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一员,作为一名语文工作者,我们应该主动作为,组织有关科研与学术力量,积极发挥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的作用,为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建言献策,积极发出充满正能量的声音。
应该从娃娃做起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其中往往有很多事情都不是娃娃们自己能够左右的。他们都是从我们这些成年人,从家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技能,包括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多年前,有学者指出,我国很多家长的身上都有十把刀,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砍掉少年儿童身上的一些优良品质,从而于无意识中逐步培养了他们一些对立的品性,如爱心与自私、诚实与说谎、冒险与平庸、纪律与违法、善良与恶行、自然与破坏、创新与机械、欣赏与嫉妒、竞争与仇恨等。因此,如何做好我们自己,把握当下,改变现实生活中的两极分化等不良社会现状,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成年人和为人父母者深入思考的大问题。当社会日益公平,人们之间互相尊重蔚然成风时,像“屌丝”之类的词语也许就不会出现或者会少出现一些。
这次座谈会的召开,表明了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问题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此问题认识的深入程度与强烈的责任担当。我相信在包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等国家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各网络媒体、各传统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网络语言低俗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遏制,网络语言将继续焕发日益强大的生命力,服务于我们的社会语言生活。
感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组织这次座谈会,希望我们能够从各自工作岗位出发,多说利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话,多做利于提高国民语言能力的事,“你我善语良言,网络绿水青山”,为构建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为努力提高国家语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