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过去:互联网诞生简史
当Kleinrock还只是MIT的一名研究生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用于分组交换的数学理论数据被分解成“包”,然后就能让处在不同平台上的多个用户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交换了。我们知道,这项技术就是互联网的根基,而当时的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DARPA挂出了一份招标书,希望有团队能运维和试点这一新型网络。然后,Bolt Beranek & Newman(BBN)的一队工程师拿下了这份合同,并制造了一套名为“接口通信处理机”(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简称IMP)的机器。
我们注意到,Kleinrock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的手几乎就没离开过IMP,就像拉着一位老战友。
其实,通俗点讲,这货就是世界上第一台路由器。而BBN将网络的首个节点,放在了UCLA,并且Kleinrock也加入了他们。对于这个系统的测试和实验,校方也给出了不少的支持。随后,这只团队又设计出了一个可以借用当前数据基础设施来发送信息的网络系统电话线路通信系统。
1969年10月29日,聚集在3420 Boelter Hall的团队尝试着从UCLA向SRI(斯坦福研究所,现更名为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条网络信息:“LOGIN”。只不过,在系统崩溃前,他们仅成功地输入了前2个字母。因此,互联网真正的第一条信息应该是“LO”,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这一桥段。
后来,他们再次进行了尝试,并且终于成功发送!同年12月,4个节点被永久安置在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研究院、犹他州大学(USU)以及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到了1975年,IMP的数量达到了57个。再然后,到了1981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13个。随后的事,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了。
遗憾的是,尽管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曾经一度担当着网络信息枢纽的IMP,如今已经鲜为人知。截止目前,全世界只有2台IMP仍在服役。历史变迁,事在人为,有些东西,注定只能成为奠基石。
1982那年,由于新技术的出现,UCLA的那台IMP被搬到靠近一台水冷装置的教员休息室。直到被Kleinrock重新搬出来之前,它都一直呆在那里
网络论坛-业界动态-新品情报-无线网络-网络存储-网络安全-安防监控-技术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