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 软件开发

“网红”影响社会价值:谈谈“网红”的是与非

发布时间:2023-07-22 02:00   浏览次数:次   作者:小编

  五一期间,抖音上一首“挖呀挖”的儿歌被大量转发,几个新晋网红也被网友吐槽,网友说原本唱给孩子听的儿歌,却让家长们陷落了。至于这首歌为什么“一夜蹿红”,我们不做分析,他们成为网红后带来不菲的收入,应是不争的事实。

  名人的赚钱效应并非古来就有,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以前的社会,比如诗词盛行的朝代,著名文人可能是贫困潦倒;古代的戏子出名后也仍是下九流。近现代以后,特别是电影和电视等媒体的出现,名人的赚钱能效应才开始出现。如今进入“网红时代”,互联网作为更广泛的传播媒体,网红们甚至比影视明星的演艺收入还高。而且当网红门槛低,社会大众纷纷把网红作为改变命运的机会。本文就这一个现象予以浅析。

  对于网红,人民日报曾经这样定义:网红是“网络红人”一词的简称,最早指的是一些因独特的外貌或言行在网络上走红的普通民众,现泛指一切主要通过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获取和维系声名的人。

  网红因网而生,随着互联网不断升级发展,网红也在不断迭代升级。第一代网红,诞生于互联网博客时代。第二代网红是图片在网络上传播越来越方便的时候。第三代网红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成为网络传播中的主要内容。网红也就逐渐向直播和短视频聚集,快手、抖音等直播APP,为网红制作和传播内容提供了平台。电商又为网红的商业化带来了契机。

  其实,“网红现象”的本质原因还是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人的一种社交现象。自媒体扩大了个人价值的传播,加之社会民众需求价值的多元化,当某种价值出现需求趋同时,网红便应运而生。它本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一旦与被人们利用作为获取利益的手段时,就会产生一种社会价值导向。

  一是意外成名。比如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网红,他在火车站一连吃了六碗泡面,被人发到抖音后一下子出名。有些是因为行为表现与同社会的一般印象具有较大的反差,或是因为长相出众等原因,而引起广大网民的注意,从而成为“网络红人”。

  二是恶搞出位。这一类型的人通过在网络上发布出位的照片或者视频而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然后走红成名。他们往往具有哗众取宠的特点,以出位的言论和行为取得曝光率和知名度。

  三是专业范畴。有一类网红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或者才华获得广大网民的追捧。他们能够给人提供一定得价值含量,比如一些技能和知识。由于独到的见解受到目标受众的认同及尊重,从而拥有某个固定的粉丝群。

  四是互动交流。这一类网红通过经营自己的社交平台,频繁地在网上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旦与民众的心理需求点契合,他们也会迅速成名。五一期间因“挖呀挖”儿歌成名的那几位网红,实际上就是这种类型。

  以上现象仅是成名的原因,但成为网红后,它背后巨大的利益驱动,不少网红便开始团队运作、包装,专门制作一些吸引人们眼球的内容,这些内容因为信息量巨大,又缺乏监管,对一个时代的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

  网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概括起来分为两种:一是新型传播平台的出现,任何人成名都需要传播,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社交媒体是网红的传播基础。二是物质和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后,人的需求多样化,互联网催生的一大批人对网络环境的依赖,成为网红的社会基础。

  社会的发展是以个人价值观多元化为特征的,这种多元化是双向的,一种是需求者,一种是提供需求者。互联网时代,不仅放大了个人价值,而且让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快速扩张,使得那些具有某种个性化的价值被放大,也很容易被人接受,再经过团队精心运作,原本正常的社会现象被赋予利益链。电商的出现,更把网红打造成一条完美的经济链,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推波助澜,随之也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人类社会不外乎两种互动:一种是人与物的交换,另一种是人与人的交换,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出发,进而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分为三大社会形态。

  第一大形态是生产力落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这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单个人的不具有主体的独立性,必须靠某种生产关系作为生存基础。

  第二大形态是生产力达到一定条件后,人对物质的依赖,这时,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交换后获取相应的价值。

  第三大形态是人全面发展,人的需求多样化。人们的需求被转化为社会财富,每个人需要什么,能提供什么,都可以成为社会制造财富的一部分,人们的价值既被获取也被实现。马克思说的社会就这种社会形态。

  按照马克思的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属于第一种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则应该属于第二种形态;而我国当下的社会正处于第二种形态向第三种形态的过渡。因为“网红现象”,在我国不仅有社会基础,而且符合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

  由于网红的利益驱动,社会上很多人都想当网红,有人挖空心思找段子,社会上也出现了关于网红的产业链。对于这种现象,宋丹丹老师说:“那么多年轻人想去当网红,可谁来真正引领我们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呢?”

  宋丹丹老师的担忧或许不无道理,从国民的个人思维意识角度看,“人人想当网红,想做明星”或许是一个好事情,它丰富了社会文化。但是,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或许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现象背后,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在作怪,对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产生巨大影响。

  我身边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农村妇女,因为其朴素真实的印象,靠直播成为网红,粉丝近千万,每年的收益比一个中型规模的乡镇企业收入还要高。在她的带动下,村子里不少人都开始直播。我们试想一下,假如人人都当网红,谁来创造财富?这样的社会有未来吗?

  “网红现象”还容易让社会陷入“拜金主义”,使“金钱至上”成为社会的价值观,也难怪会有人“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让很多帅哥靓妹有了“嫁一个有钱人或者是娶一个富婆”奇葩想法。

  “网红时代”,社会崇尚网红和明星,冷落了那些真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社会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事情。或许,我们真的该好好考虑一下“全民网红”这种现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