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机构慌乱转型线上自作茧 升级智能化教学系统实时“精准学”
这几天看向窗外,路上有不少车辆行驶了,电视上除了抗疫情也有其他节目在播出了,非疫区在陆续恢复生产,全国人民悬了近一个月的心稍微放回肚子里些了。疫情得到控制了,而借疫情之势实现大爆发的行业才刚刚开始书写他们的华彩篇章。
因为这次疫情,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过去建立客户认知难、推广获客贵的“在线化”行业才真正出圈,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一位易观分析师说:“这些公司触达了以前他们试图用很大精力财力想去影响的人群,比做任何广告的效果都大。”
用户的习惯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被彻彻底底的教育了,最难将用户行为在线化的行业已经完成了对用户的洗脑。疫情期的免费网课彻头彻尾建立了在线教育公司原来无法触达影响的广泛存在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中的学生和家长对在线教育的认知,改变了他们对课外参培只能在当地中小机构进行的习惯。从此,学生选择校外参培不止局限在到底选哪家机构了,而先要从线下机构和在线网课中做选择。疫情过后,3-4成的有自主学习意愿的学生会全面流向在线网课,留给线成的难教、难管、难见成效的学生,那时再想出效果立口碑会难上加难。
过去半个多月,七八十万的线下教培机构兵荒马乱。各类校长互助群、微信朋友圈里,最高频的话题就是“转型线上”,甚至有很多面向机构提供服务的企业手把手教校长老师如何“平移”“转型”线上。据一家在线直播解决方案提供商说,过年期间一天就有近一千家机构进行注册,这意味着仅一天就有至少一千家线下机构在考虑转型或增加在线业务。那么,线下机构究竟如何与网课竞争?所有中小机构手忙脚乱的接受各种培训、慌乱转型线上,这就是线下教培机构的生路吗?
据36kr记者文章报道,“一家营收近亿的线月决定要转型。在这一年时间里,这家公司先后摸索了直播课和APP产品,两个产品的投入加上员工成本一共花了500万左右。”大型机构尚且能拿出几百万打个水漂溅点水花出来,而对于广大中小机构,疫情期免费用在线授课系统和工具,疫情过去后拿的出百万吗?别说百万,能付得起在线授课系统工具的年费加盟费吗?据了解,去年底想要加盟一家名头响亮的在线教育公司的品牌并使用其“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在三四线城市就要投入百万以上。而在线教育公司,从年初至今,13家相关公司的市值已经累计上涨将近800亿。
高思集团爱学习总裁李川说:“线上开课是很容易的,但到底能不能‘上好课’是另外一回事,这不是一个‘有和无’的问题,而在于是不是体验足够好”。
如果线下机构自己做录播课,即便不追求4K高清录摄像机、智能互动白板、音视频剪辑软件和其他教学演示等专业软硬件工具,用最低成本配置来制作一堂录播课,首先得有一个精美的PPT或者一位长相上镜能讲好课的老师。即便以上这些都具备了、课录出来了,最终也难敌录播课公司售卖的各类“名师课”,名师各个清华北大211、5年以上教龄打底、还靓丽幽默讨人爱,而广大中小机构所在的三四线城市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名师。据媒体报道,疫情期间有机构直接把面授课改为机构自制的录播课,收费标准不变,仍照样消课,家长纷纷指责其“发国难财”。
经过最近全体老师洗头化妆上直播、变身十八线女主播的一系列动作反响,线上直播授课的效果能像网红主播一样靠滤镜美颜讲段子就能被刷游艇火箭666吗?做直播就是把原来的线下教学过程让老师在直播平台上一遍吗?
录播课可以通过后期加工改造,使课程在信息传达上更具条理性、重点更突出,内容更有趣味性。而直播课,不仅要有基于直播特性重构出的完整的课堂流程和教学体系,还要求老师要有极强的教学功底保障教学过程的流畅和趣味。如果机构非常幸运有这样的老师,不知道机构是否足够幸运有大量的坐得住的有自主学习意愿的学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或是陪在学生身边一刻不离负责监督的家长?
相反,在线教育公司的每一节直播课制作都像制作一部电影一样,没有一个环节不是重兵投入的。别看只是一个PPT或者一位老师,背后需要的是专业的教研团队在做课程研发、课件制作、讲师培训、磨课指导等等。19年在纽交所上市的主做在线大班课的跟谁学创始人,也是过去新东方的明星校长陈向东说:“跟谁学的全流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在线教育的链条相比较于线下长的多,我们有销售团队、主讲老师团队、辅导老师团队、题库团队、内容研发团队、视频直播技术团队、数据AI团队,以及其他的所有的公开的支撑团队。”
除线下龙头外,绝大部分机构自己做录播课、直播课“平移线上”“转型线上”,就是主动放弃地域屏障,同在线教育公司贴身肉搏,与“赶客”“自动退费”无异。
这时候,很多校长又说了,那我自己不做线上课,我买别人的线上课拿来用可以吗?这个做法,就是近几年非常受追捧的双师模式。双师课堂具备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还解决了三四线城市优秀老师稀缺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美。但是对于中小机构来说,双师选不好,有可能双输。
首先,地方性的小公司的就不用考虑了,因为双师主打的是名师,而很多地方性小公司本身就没有多少名师,甚至教研能力都值得怀疑,对于机构来讲试错成本极高。其次,数的上名的服务机构的在线教育公司也就那么几家,除掉业内已经有共同判断的那些兢兢业业做真营销、敷衍了事做假教育、动辄加盟就收上百万的公司外,有代表性的就是好未来的未来魔法校和高思教育的爱学习。高思、好未来的双师课堂用的都是国内顶级设备能达到沉浸式体验的,一间教室成本6-8万,对中小机构来讲投入不低。然而,好未来自己的2C业务已然是线下和网课的绝对王者,未来魔法校和2C的业务板块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尚不明朗,万一像在线授课工具某师一样,学生听完机构老师的课后会不断收到工具出品公司的在线班课推广信息,很是尴尬……而高思不同,其在19年就承诺北京以外不做直营校,甚至在2019年11月将高思教育集团更名为爱学习集团以表长期为线下机构服务的决心。
最重要的,如果中小机构买了双师课能算的过来账,拿来就用可以吗?一位江苏的校长说:“我们买了北京一家公司的双师课,做新招跟家长沟通时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但是我要带着老师们重新打磨双师教学流程让两个老师默契配合起来不是个简单的事,而这只是教学质量有保障的第一步。最终家长还是要回到孩子有没有改变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内容、有没有提升学习成绩上来。而这些,双师课解决不了,还是得靠我们的老师针对性答疑讲解才能让学生从不会到会。”因而,市面上很多主打双师的2B公司,如果无法帮助机构做到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教学,双师就只是噱头,只停留在模式。
很开心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已经有一些校长在问如果只把“转型线上”当做疫情期的缓兵之计先稳住老学员是否可行,说明这些校长已经能跳脱出各大工具公司的洗脑轰炸、独立思考当下形势并作出预判了。等到疫情过去局势稳定后,即便有2-3成的学生会被这一波网课转化为线上参培,但线下参培市场空间仍然巨大、线下机构的优势仍然巨大、甚至疫情过去后线下参培有可能会向餐饮娱乐业一样迎来短期的报复性上涨,毕竟家长已被逼疯。而那时,真正“剩者为王”的机构一定是现在就开始规划布局,跑步进入线下线上融合的新时代。
那么,机构如何跑步进入新时代呢?专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赋能机构的明星公司精准学,其创始人杨仁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学习有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真正投入在思考、记忆和练习的有效时间。而教学和练习内容是否跟学生薄弱环节匹配是有效的关键。OMO是众多机构在疫情后更加剧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持续发展的唯一方法,然而OMO也分高下,机构要从寻求1.0专业化的课程赋能,升级到寻求2.0智能化的教学系统赋能。”
AI技术融入教育产品已经成为很多教育企业的所谓“标配”,然而行业的整体现状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每家都在提AI+教育的概念。对此阿里巴巴前CEO卫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90%以上的公司都是“伪”人工智能,教育行业的“AI+”也有很大的水分,AI技术只有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才研发的起。目前赋能线下机构的公司里,除精准学是阿里巴巴旗下真正具备前沿技术实力、真正具有赋能个性化教学的产品和技术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都做不到智能化、个性化,所以教学实践中无法实现混班,这就使得机构的招生和成本结构面临极大压力,即便有些鼓吹能做到混班的,也与公立学校四五十人的教学形式本质无差异,无非是减小一半左右的班容,而这20个左右的学生对于一个在线下给空中名师配双师课的老师来说,想要做到个性化毫无可能。
而精准学在识别薄弱环节、实时学情分析、明确教学目标、规划学习路径、习题作业批改等方面已全部实现智能化。河南济源的巨优教育张校长说:“对于机构老师,使用精准学能够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知识点、不同题型的掌握数据,我们的老师基于查漏的结果再以练代讲,共性错误及时暴露老师统一讲解,个性问题让精准学AI老师哪里不会讲哪里,混班和分层能同时实现,效率和效果都有很大的提升。”
“教育在线化并不是一个‘直播工具+老师’就能搞定的,而是一整个闭环”,李川说。据了解,爱学习与精准学宣布战略合作后,10000多家合作机构已将高思课程体系、教材,与精准学的AI老师、个性化智学模式配合使用,河南郑州的天沃教育赵校长说:“我们结合使用高思教材和精准学智学模式大约有半年的时间了,这个方法是实现学习效果快速提升的最佳实践。”
最终赢得市场的不是模式、不是技术、只有教学效果。在面对困难时,绝不可以一下子乱了阵脚,必须沉着冷静,切忌盲目跟风。当然,即便有业内最好的课程体系、教材、双师课、AI个性化产品,最终还是得靠机构自己做好服务,把这些好产品的功效贯穿在教学和服务始终,才能真正出效果、建口碑,才能体现线下机构的价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