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应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传播方式的改进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是进一步密切了各层级媒体与社会公众生活的融合度,在为大众生活便利度提升作出贡献的同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乃至认知特点,也给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
全媒体传播模式给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对旧有的传播模式造成巨大冲击。在全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共同主导传播进程,应通过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反馈、依托新技术应用等方式创新传播渠道、调整传播内容、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包括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在内的运行机制是传播者主导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传播者掌控作为稀缺资源的信息,因而拥有绝对权威和信息控制权力。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者提供的信息,传播者很容易忽略受众的真实需求,进而对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缺乏关注。
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由传播主体主导的单向显性传播,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运行机制是双向或者多向的,并且注重传播者与传播受众之间信息的互动反馈。在全媒体时代,技术赋权提升了受众的话语权,受众的媒介期待较以往有所不同,且其心理和行为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要求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在传播方式与手段上必须作出某种转变,要通过新兴媒介,综合运用文字、漫画、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更具立体感、视觉冲击力的表达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立体化传播,力争使理论解读更加生动、鲜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丰富,传播范围更加深远、广袤。如果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初始反应阶段,就难以真正触及受众的内心,更遑论满足其深层次需求了。
对此,要通过建立互动反馈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来改善和解决上述问题,并在实践中依据受众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首先,建立互动反馈机制。在全媒体时代,要以传播主体的思维升级为基础重新思考传受双方的良性互动,同时必须认识到,要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就需要传播者将广大受众视为平等交流的主体,要在如何实现双方的和谐互动、平等交流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受众的思想特点、利益诉求、接受心理以及话语偏好。只有坚持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才能激发受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受众的互动反馈不断修整传播内容、改进传播方式,进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传播效果评价机制。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传播活动的效度自然也会通过受众的认知、心理、行为倾向等方面的变化来体现。传播效果是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传播效果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检验。一是个体层面,即受众在接受信息后,通过观察、分析与判断,在感情、态度与行为等方面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和目标的程度。二是社会整体层面的影响,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总体的结果。
依托媒介技术升级转向非线性、互动式的多向传播,构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时代的选择。传统媒体时代中的线性传播是以传播者为起点,经过媒介,以受传者为终点的单方向、直线性传播。线性传播的缺点是互动和反馈机制较弱,它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端,止于另一端的直线、单向的过程,缺乏信息的反馈与回路。同时,它将传播过程视为传播要素内部进行的、与外部环境很少互动的静态过程。也就是说,在传统传播里,传播过程与传播所生存的环境不用进行任何交流,也不必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问题,同时忽视社会环境的客观制约性。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后,人们对自尊和自我实现等心理价值实现的重视程度提升,单纯的灌输式的思想传播行为,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了。特别是到了全媒体时代,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进行的现代传播行为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的线性模式,传播过程事实上成为开放、动态、非线性传播的典型的混沌系统。甚至可以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包括各类新兴媒体平台,为广大民众构建出的虚拟世界,已经作为一种“第二自然”的环境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全媒体时代,忽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任何传播都不会达成其目的。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来说也是如此。要提升传播效能,就必须顺应大众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由线性传播转变为非线性传播的客观趋势,倚重技术升级构建起符合马克思主义传播规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在全媒体时代,调整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应该注意整合各类资源释放其传播活力,包括发挥各媒体平台的资源合力以及传播方式的协同效应,还需要协调各类信息监管资源,以保障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有效运行,进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整体效能。首先,整合媒介资源。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信息传播的整体效能,需要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双方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类资源的优势整合和协同利用,毕竟是全媒体而不是多媒体。需要传统媒体提升技术利用效率,依托新技术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和影响空间,而新媒体也需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交流,依靠其人才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提高传播内容的准确性,不断建构自身的内容优势。其次,整合传播方式。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舆论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抢占的新阵地。新媒体舆论场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利益表达空间和心理接受偏好,在注重马克思主义传播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权威性的同时,也应注意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视频、现实案例等情感唤醒的感性引导方式,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最后,依靠监管资源整合,净化整体传播环境。健康的、良好的、生态的传播环境,有助于传播过程有序运行,能够提升传播活动的整体效果。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管控,依靠舆论监督,同时配合技术监督以及行政监管等,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传播环境,保证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顺畅运行。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年7月12日,甘肃敦煌雨过天晴,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观光游览
每当幕色降临,晚霞就像一杯泼洒在天空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浸在微微的醉意里,光的色彩把原本白色的云染成了血红和金黄色。
2023年7月9日,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界牌村,农民正抢抓农时进行晚稻插秧。宛如镜面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7月6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启黄河2023年汛前调水调沙,助力冲刷小浪底水库库尾,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
临近七一,位于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小学开展童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生们亲身感受时代的伟大变迁。
2023年6月26日,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树碧水与蓝天、白云、城市、田园相融成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年6月25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的白云山水库,因水生态环境改善,形成了天蓝、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
2023年6月23日,游人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西洛街道千亩荷塘休闲赏花。
2023年6月22日,在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精彩的水上飞人表演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看。精彩的表演给各地游客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跳体验。
连江县全面推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科技兴海,以养兴渔,有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三道河边境派出所民警来到了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家中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民族团结一家亲警民共庆端午活动,共同体验民俗传统文化,喜迎端午佳节。
2023第十七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贵德站)开幕式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举办。
2023年6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位于东江源区的定南县水清、河畅、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