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 网站建设

CAFI洞察|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解读(二):数字技术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8 11:39   浏览次数:次   作者:小编

  金融科技是数字普惠金融极为重要的支柱。金融科技的发展使金融机构以低成本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可能。这期,我们从数字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三大层面、六个类别,来介绍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科技的发展状况。

  金融科技是数字普惠金融极为重要的支柱。拥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传统金融,至今仍无法为低端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主要原因就是服务成本居高不下。金融科技的发展使金融机构以低成本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可能。目前有些数字金融服务机构,每处理一笔业务只需1分钱左右成本,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这样的速度和成本在传统金融服务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一层是基础设施类技术,包括数字通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这是数字金融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已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第二层是商业应用类技术,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中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中已被大量采用,但其市场处于早期快速扩张阶段,还有很大的应用推广空间。

  第三层是探索创新类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类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处在商业摸索阶段,但已经带来冲击力和颠覆性的想象空间。

  中国数字通讯技术经历了2G、3G和4G三个阶段,其最高传输速度分别为9.6kb/s、2mb/s、100mb/s,传输速度以几十、甚至上百倍的速度在增长。于2013年开始使用的4G通讯,可以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可以进行可视通线G信号的手机,一般都可以同时接收2G和3G信号。截至2017年2月,中国的4G用户已经达到7.7亿户,占全球4G用户的一半以上。目前中国正在开发的5G技术预计2020年启用,它的传输速度将达到10gb/s,可传输超高清视频,满足智能家居需求。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智能手机数量的大规模普及和移动基站的大量建设,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国人日常通用的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的优点非常明显,首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服务突破了物理网络的局限。其次,金融消费者之间的点对点(peer to peer)交易成为可能,不需要借助任何其他设备,两人之间通过手机就可以进行交易。第三,互联网打破了金融分业经营导致的账户藩篱,通过手机可以联通不同银行之间的账户。第四,互联网实现了金融服务与其他场景的相互嵌入。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为9.4亿户,占总人口比重达71.2%。

  大数据已经成为数字普惠金融不可或缺的基础。没有数据积累的金融机构很难在金融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大数据在金融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缓解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体系下,出借方拥有的借款方信息有限且滞后,无法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提供融资。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环境下,自然人和小微企业可以很容易地记录和传递自身信用的信息,出借方利用大数据可以进行精准的信用评估。

  第二,降低不确定性。较高的不确定性意味着较高的金融风险,而大数据技术海量、高效、实时的特征,具备了降低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

  第三,大数据是能够转化为决策信息的重要原材料。交易价格和时点的决策需要信息的支撑,大数据技术在经过数据生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建模和数据解释等一系列步骤之后,可以以决策者容易理解的形式提供决策信息,提高金融交易决策的准确率和科学性。

  传统金融机构依靠其长期积累的数据特别是金融数据,建立风控和信贷决策模型,可以为客户提供快速、低成本的服务。具有大量数据积累的非金融企业,特别是零售、物流、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意识到数据背后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纷纷引进金融科技,试图加入到数字金融服务行列。蚂蚁金服是以大量消费交易数据为基础,腾讯依赖于大量社交数据提供金融服务,京东、百度、海尔等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都依赖于各自积累的客户交易数据。

  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云计算,它有低成本和快速便捷的优点。目前在中国提供云服务的有:阿里、IBM、华为、浪潮、东软集团、腾讯云、中科曙光、百度、中兴和中国普天等。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不可篡改和伪造。它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信任、开放性、可靠性这四个主要特点。目前主要应用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票据与供应链金融服务、证券发行与交易、客户征信与反欺诈等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潜力仍待开发。

  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类的思维和决策的技术,它的发展依赖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进展。目前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知识图谱和服务机器人等。应用的范围包括:智能客服、语音数据挖掘、柜员业务辅助、人像监控预警、员工违规行为监控、核心区域安全、交易安全、黑白名单、预测与反欺诈、授信融资、投资决策、保险定价、智能投顾、金融知识库构建、风险控制、机房巡检机器、网点智能银行实体服务机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