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与期货业IT标准出炉!重点强调模块化、兼容性、安全性等七大核心要求
在多种驱动因素的作用下,包括业务、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券商已将核心交易系统的升级改造列入日程安排。为了更好地形成行业技术规范,7月28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技术指标》的金融行业标准,对券商核心交易系统的技术指标予以标准性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技术指标》金融行业标准规定了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的技术指标,包括系统参考架构、技术指标架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指标,同时,明确了相关的指标定义、度量函数和度量方法。标准的制定实施将指导券商进行核心交易系统的质量评估与测试,促进交易系统不断完善和发展。
其中,文件在GB/T25000.10产品质量模型的基础上,基于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特性、监管要求及实际应用场景等因素考量,进行技术指标分类及定义,具体内容如下
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发布了《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规范第1部分:基本信息和经纪业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金融行业标准规定了期货公司基本信息、经纪业务相关的监管数据采集范围和数据要素业务口径,标准的制定实施可有效指导期货公司准确理解监管数据填报内容,提升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和应用的标准化程度,提高监管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促进数据的交互共享。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信息化建设,着力做好基础标准制定工作,促进行业技术管理、数据治理等领域标准研制,不断夯实科技监管基础。
受访的券商人士以及第三方信息技术服务商人士告诉记者,上述指标的出台,是对过往行业的各种摸索与探索式建设的“总结”,不同券商IT建设具有差异化发展,在某些领域存在不同,这一次标准的统一执行,对于后续工作有指向性引导,例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指标等等定义。此外,行业十分关注证监会所提出的“着力做好基础标准制定工作”,基础标准如何制定,期待更多实质内容。
也有部分人士认为,上述指标的要求对于部分IT投入偏少或信息技术体系建设并不完善的券商带来一些压力,他们需要尽快对指标进行对标。
《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技术指标》对交易系统予以定义,即依照交易所交易规则设计实现的,为资本市场提供证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信息系统。此外,也对核心交易系统予以概念确定,为“交易系统中订单处理关键路径上的软件及硬件”。
《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技术指标》显示,核心交易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接入网关、交易引擎、报盘通道、行情模块及账户、清算等模块,其中接入网关负责外围接入系统报入订单的接收及路由,交易引擎负责订单检查及处理,报盘通道将订单报送到交易所进行撮合处理,行情模块负责接收交易所行情信息并进行行情处理,账户、清算等模块负责开户、清算文件处理等。
值得关注的是,《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技术指标》对65个技术指标重要程度进行评分,以便于券商合理使用本文件进行核心交易系统的质量评价和测试工作。记者梳理后发现,业界非常关注的分布式交易系统,在可靠性的成熟性、可恢复性,可移植性的易迭代性、数据运用能力、数据的迁移能力,数据以及信息的完整性,功能的完整性、正确性等等指标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期货市场业务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对期货公司的数据采集需求不断增加,为规范、统一以期货公司为主体的监管数据的业务定义、采集和应用口径,提升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和应用的标准化程度,提高监管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特制订本文件。
该文件以行业法律法规、业务规则、制度及流程等为依据,按照JR/T0176.1-2019中规定的行业数据模型方法论,结合期货公司监管综合信息系统采集数据的实践经验,总结数据特征与数据共性,形成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行业标准。
第1部分:基本信息和经纪业务。分别围绕期货公司基本信息、风险监管指标、财务监管报表主表和附表的数据采集情况,形成行业可参考的数据要素业务定义规范;
第2部分:资产管理业务。拟对监管部门集中关注的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的监管数据要素,通过规范数据要素的业务定义,形成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