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与产业合作并重
经历了这些年的互联网高速发展,我国开始关注网络信息安全,并对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给予大力支持。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就是在此背景下挂牌的,该实验室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也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成员之一。
“从早期自主创新下的课题研究到如今的产学研合作,我们实验室开始关注并重视新形势下的院地合作和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宝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1993年,基于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的需求,高能所研究员、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首席科学家许榕生主持并开通了我国第一条互联网线路。
许榕生曾回忆道:“在高能所的这条64K互联网专线开通之前,调试工作长达18个月,以至于不少外国人都认为在中国建立互联网线路简直不可能。”
随后,高能所在199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务器,并从1995年开始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从集群技术到网格技术,高能所建立的数据密集型网格平台不仅处于国内前列,还成为世界高能物理网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宝旭表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也成为一个关注点。
这里的集群是把大量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在一起,构成一台超级计算机,集群能方便地通过增加服务器数量来满足不断增加的计算能力的需求。而网格是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不受规模的限制,也成为下一代计算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2006年,高能所成立网络安全实验室,2007年实验室申请并获得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挂牌,成为首都创新体系工作中的一员。2011年,实验室正式挂牌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一路走来,网络安全防护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863”“973”计划项目、国家信息安全专项、部委专项等40多个网络安全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我国云网络安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前不久,在刘宝旭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这里拥有幽静舒适的办公环境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机房,实验室里有序摆放着国内外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处理器、网络分析测试仪器等设备。
据刘宝旭介绍,高能所建有由10000多个CPU核、超过5PB容量的海量存储空间、万兆骨干网络构成的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并配有高速路由器、高性能交换机,各种工作站、服务器和各种常见的操作系统,并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安全专家队伍。
1993年底,高能所的一台VAX主机上发现有黑客从国外侵入的痕迹。由于高能所的网络是直接连在美国能源部的网上,再透过一个网关就是美国国防部的网络,因此,高能所有机会陆续派人参加美国以反黑客技术为主的国际网络安全交流,这为高能所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高能所网络安全实验室主要从事网络安全技术相关研究、开发和服务,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在云计算安全、网络安全防护、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电子取证分析、陷阱诱骗、固件安全检测、网络流量监控、安全评估评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
比如,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数字信息自毁系统,推动了国防、政府等领域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系统使用高速数据覆盖、底层数据标记、原始介质访问等技术,实现紧急情况下重要信息的自动销毁,并通过计算机取证分析、数据恢复等技术,实现自毁性能及存储介质毁坏程度的检测和验证。
刘宝旭表示:“虽然国内从事网络安全研究的实验室很多,高能所网络安全实验室是最早开展网络安全研究的团队之一,且我们实验室在数字取证、固件安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能所网络安全实验室正在面向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网络安全防护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刘宝旭介绍:“在产学研合作中,我们将根据企业的需求,结合我们实验室的技术积累,为其提供技术攻关、技术开发、技术测试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撑,促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一直以来,实验室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及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这也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挂牌的目的。
除了进行前沿性和前瞻性科学问题研究,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研发,近10年来,实验室也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刘宝旭至今还记得许多与企业的合作案例,其中就有启明星辰、绿盟科技、网神、中科网威和福建榕基等,实验室不仅参与了企业的技术合作,还推动部分企业上市的进程。
如今,网络安全防护实验室越来越注重与企业共同承接国家项目。“产品化的市场推广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但我们擅长技术研发与攻关,可以和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刘宝旭表示,有时候单纯的企业委托开发项目费时费力,且缺乏创新性,而和企业共同承担国家项目,不仅可以带动企业的产品产业化水平,也能推动实验室的创新研发。
因此,通过这样的合作,实验室不仅能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成果,也实现了加快网络安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并促进网络安全成果在北京的落地转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