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三】中国互联网金融兴起的独特背景是什么?
摘自《互联网金融手册》,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弹性很大、极富想象空间的概念,其兴起有深刻的背景。这些背景中,有些是全球性的,有些则为我国所特有。
第一,互联网对许多不需要物流的行业都产生了影响,金融业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十年间,互联网对通信、新闻、图书、出版、电视、音乐、商品零售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接下来是影视、教育、广告。一个突出例子是,email兴起后,传统的手写书信很快就基本消失了。从本质上讲,金融本身就是数字(在金融机构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不大),与互联网有相同的数字基因。所有金融产品都可以看作数据组合,所有金融活动都可以看作数据在互联网上的移动。因此,金融行业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第二,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化。目前,全社会信息中有约70%已经被数字化了。未来,各种传感器会更加普及,在大范围内得到应用(比如,目前智能手机中已经嵌入了很复杂的传感设备或程序),购物、消费、阅读等很多活动会从线D打印普及后,制造业也会转到线上),互联网上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沟通和分工协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信息中有90%可能会被数字化。这就为大数据在金融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如果个人、企业等的大部分信息都存放在互联网上,那么基于网上信息就能准确评估这些人或企业等的信用资质、盈利前景。
第三,一些实体经济企业积累了大量数据和风险控制工具,可以用于金融活动,比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不仅如此,共享经济正在欧美国家兴起,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案例。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互联网交换经济与互联网金融有天然的紧密联系,既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应用场景,也为互联网金融打下了数据和客户基础,体现了实体经济与金融在互联网上的融合。
(1)长期以来,我国的正规金融企业未能有效地满足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需求,与此同时,民间金融(或非正规金融)因其内在局限性而导致风险事件频发;
(2)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大量消费信贷需求,其中有很多不能从正规金融企业那里得到满足;
(3)在存贷款利差受保护的情况下,银行利润高,各类资本都有进入银行业的积极性2012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业的78%,净利润占金融业的95%,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占沪深两市2467家上市公司的53%。;
(4)受管制的存款利率经常超不过通货膨胀率,股票市场多年不景气,再加上近年来对购房的限制,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6)证券、基金、保险等的产品销售受制于银行渠道,因此有动力拓展网上销售渠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一些创意性项目的类股权融资需求、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以及金融产品销售的“去银行渠道化”,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对大企业、大项目融资等对公业务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未来,这些对公业务的比重本身也会下降。
此外,我国的金融资源长期集中在国有部门。未来十年内,可预见的趋势是,大量金融资源将从国有部门转移到私营部门。金融资源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也会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优势是什么?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