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线上的上海“华强北”
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三次工业革命后,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变工业生产、供应、采购等方方面面,逐渐构建起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在3月24日召开的2023年上海工业产业数智化转型峰会上,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史文军表示,互联网的上半场是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下半场轮到B2B产业互联网。在这个万亿元规模的市场中,上海无论吨位、地位、身位均领跑全国。
这不仅肯定了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更是肯定了上海在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上海的工业总产值稳居前三,利用这片“肥沃”土壤,加上“互联网”栽培,爱姆意、震坤行、快备等众多工业电商在上海诞生,京东工业等互联网企业也将“指挥部”放在上海。
在这里,你可以买到高端电子设备,也能发现众多数码配件,甚至可以找到一部手机的所有零部件。这里就像一个宝藏地,也是上海的“华强北”——上海赛格电子市场。
如今的赛格虽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但依旧希望与时俱进,写着“5G人工智能新世界”的门牌就是最好的证明。走进一层空旷的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台机械臂、机器人,尽管只是展示,但科技感满满;二层以上则是另一番景象,各式各样的电线、工具堆满柜台,看似杂乱无章,却又分区排布得井井有条;电子元件如同展品般摆放在橱窗里,还有闪烁着五颜六色灯光的LED……让人有些眼花缭乱。《IT时报》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商场内贴着一些公司的二维码,扫码进入后可以查看产品说明、规格、型号等详细信息,也可以注册购买。但这只是少数,“有公众号的只是一些大型公司,赛格的大部分店家都没有线上销售。”一家集成电路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购买的都是达成合作的老顾客,通过微信联系,送货上门,而新顾客想采购只能在线下。
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比起普通商品,工业品涉及数千万SKU、规格,参数复杂,长尾商品和非标品种类特别多,意味着采购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易,也难以快速识别和找到所需的工业品,使得采购效率降低。工业供应链中间渠道复杂且高度分散,分销层级冗杂,工业品定价往往不透明,采购者还需要承担卖家坐地起价的风险。
针对这一痛点,将海量工业品搬到网上,公开售价、产品信息,才能更好地满足采购需求。在上海工业产业数智化转型峰会上,史文军用数据表示,目前,上海产业电商年交易额已破1.9万亿元,体量吨位占全国6.6%;在全国B2B百强企业榜上,上海的钢铁B2B交易量占全国65%,化工品和工业品电商交易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50%和40%;在上榜2022全国产业电商创新榜的40家企业中,有80%来自上海;中国产业互联网未上市13家独角兽企业中,上海占了4家。
取得如此成绩少不了政策支持,上海先后发布的《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上海市建设100+智能工厂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工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在政策的推动下,上海已打造出3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800多万台工业设备。其中,溢出效应最强的10家链主,平均每家能带动40~50家核心供应商进行数字化转型,并进一步辐射上千家企业。
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其开发的“飞梭智纺”App是一个集监控、管理、采购等为一体的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
登录“飞梭智纺”,纺织品价格、产地、品牌一目了然,采购者可选购现成产品,也可以根据需求定制产品,比起在市场里费尽周折地找厂家,如今动动手指便可以采购,颇具“逛淘宝”的感觉。在“飞梭智纺”中,还能通过大数据看到全国各地近万家纺织工厂设备,正常、故障、停机、开机率等实时运行情况,不仅让采购者心中有了底,也便于工厂管理,纺织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IT时报》记者注意到,“飞梭智纺”中的“资讯”界面,集合了各个地区不同产品的报价、涨跌、参考价,甚至国外市场行情、汇率等纺织业市场最新信息一目了然。在此参考下,采购成本将大大降低。
同样提供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的京东工业,也非常重视上海。“上海是全国工业重镇,既拥有大量的优秀工业品品牌商、工厂,也汇集了海量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是京东工业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聚集地。”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工业通过数字化采购平台为企业带来透明、高效、低成本的采购体验。
商品寻源方面,数字化采购平台不仅能够提供统一的标准化商品参数,还能够链接海量的供应链资源,实现全国范围高效寻源。举个例子,在京东工采数字化采购平台上,企业只需选定对应品类、输入规格、型号及参数,基于需求权衡成本、库存、履约交付能力等多种决策因子,选择最符合需求的供应商进行精准推荐,将过去的“人找货”模式升级为“系统找货”。
流程管理方面,京东工采通过数字化赋能多项流程。在采购预算环节,通过大数据辅助预算编制;在采购计划环节,实现采购清单与采购计划自动匹配;在订单配送环节完成出库信息、配送信息、签收信息的实时同步;在合同签收环节,通过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方式实现在线签署;在对账支付环节,自动对账、电子发票自动开具功能,线上一键对账开票。
此外,京东工业不局限于销售产品,更专注于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利用自身仓储、物流、履约等服务,满足工业基本需求的同时,实现整个工业供应链的降本增效。对企业而言,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互联互通,提升物资保障效率和供应链韧性;对上海而言,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2015年,电商发展进入成熟期,日韩的小众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由于此前代工厂大多做欧美大牌,如今改做日韩化妆品,模具、流程、计划都需要重新调整,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代工厂的工人每天早上8点上班,按照流程接下工单后,要先安排一天的生产计划,随后通知仓库,按照当天计划配送相应物料到生产线,再根据生产线点才能正式开工,不仅消耗了时间成本,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热情也大打折扣。
发现这一现象后,黑湖科技的创始人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利用大数据,通过小程序或App等互联网平台,将工厂、仓库、供应链等生产端互通互联起来?2016年,黑湖科技在北京诞生。
但很快,黑湖科技就发现,北方工业企业大多以央、国企为主,中小型工厂还是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一带,其中江浙沪拥有众多优秀民营企业,对于刚起步的黑湖科技来说包容性更强,加上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优秀的工业基础,2016年6月,黑湖科技将总部搬迁到上海。黑湖科技副总裁刘崇明在上海工业产业数智化转型峰会上表示:“把总部放在距离客户制造基地更近的长三角、珠三角是战术,但放在上海是战略。”“与我们合作的美妆品牌欧莱雅,在使用我们的App后,生产异常处理时间减少了70%,库存周转率提升100%,年产值提高20%。”黑湖科技品牌负责人刘依依告诉《IT时报》记者,为了帮助大、中、小不同需求的企业进行生产数字化转型,黑湖科技分别推出黑湖供应链、黑湖智造、黑湖小工单三款互联网平台。
以黑湖智造为例,它是一款云端智能制造协同App。所谓协同,就是将各个工厂的物料、进度、订单等实时情况发布在平台上,并进行合理调配保证生产效率。举例来说,以前工厂的管理模式主要靠口头安排或手工做报表,无论是工厂管理者还是工人,对于工作内容常常模棱两可。如今,通过App,工人们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当天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完成标准;管理者则可以实时查看生产进度、物料库存等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比如,管理者通过数据得知A工厂物料快用完了,可以先从B工厂进行调配,随后再派人采购,以此来保证第二天的生产。
随着第四届中国(上海)工业品在线交易节的临近,黑湖科技、京东工业等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有了新的规划。交易节主办方上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佩华透露,今年交易节将探索“平台+园区”融合发展模式,鼓励产业互联网面向中小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及专精特新企业,整合供应链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