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主播一场卖出百万单 烧烤店直播营业额翻十倍
“买它!”“老铁666!”……近年来,诸如这些直播带货热词,已经让人们耳熟能详。直播带货成为商家们在数字互联网经济浪潮下争相进入的“新赛道”,蹲守直播间下单也成为消费者们薅羊毛、淘好货的新选择。直播带货凭啥能让人们愿意买单?带货主播是怎么选品的?这一方式对企业或者实体店商品销售是否有用?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民、南宁本土带货主播以及实体店主了解相关情况。
为了解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的有关情况,近日,本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了问卷调查,共有近千人参与调查。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中青年人群是直播购物的“主力军”。大多数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看直播,但观看时间比较碎片化,不会长时间停留在直播间内。直播内容质量以及实实在在的折扣优惠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而并非主播个人的颜值、才艺展示等。
“在直播间购物冲的就是优惠。我关注了某头部主播,在直播间购买某品牌护肤品,折扣下来能比旗舰店便宜将近200元,蛮划算的。”市民小姚认为,网上有多个平台售卖同一款产品,价格有高有低,但价格过低有可能买到假货。与其费时费力去各种店铺“淘货”,还不如蹲守影响力较大的主播直播间。只要能花比旗舰店低的价钱买到正品,就算“赚”到了。
据了解,不少自媒体博主通过创作内容获得可观的流量和粉丝后,都会选择通过广告植入或者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流量转化,以达到变现的目的。
南宁某头部主播账号相关运营人员介绍,团队自2021年8月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初衷是想和粉丝分享些好物,并尝试拓展除短视频创作以外的新领域。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在直播间观看的粉丝寥寥无几,没有互动也没有成交。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们有点难以接受,因为彼时账号已经拥有了超百万的粉丝量。
“很多主播其实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少到几万粉丝、多到几百万粉丝,都可能出现直播间没什么人观看的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团队就会在直播结束后去复盘每个操作流程和时间节点,找到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并且优化它。在直播产品和直播内容上做出调整,吸引更多粉丝进直播间观看。”该运营人员说。
通过不断复盘和总结经验,该团队的直播带货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2022年10月的一场专场带货中,直播间总曝光9000W+,直播间成交单数130W+,累计观看人数达450W+。
成交量从零突破至百万件,是什么让该团队在直播带货的赛道上成功“逆袭”呢?
上述运营人员介绍,团队在选品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和售后。品质是选品的首要原则,每个产品都经过团队精挑细选,并且亲自试用后觉得真的好才给粉丝推荐。同时,在保证货品质量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优惠,给粉丝带来品质好性价比高的好物。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好售后。不同产品对不同用户的使用感受是不一样的,毕竟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产品,但是我们会尽量做到百分百的售后。”该运营人员说,直播带货竞争越发激烈,未来他们一方面会通过持续输出优质短视频内容,同时也争取满足粉丝的购物需求。
自媒体时代,虽然人人可直播,但不一定开播就有人来看,高人气背后需要下很多功夫。这是南宁一家老牌烧烤店的老板李先生到专业的直播培训机构付费学习后才懂得的道理。
李先生和妻子都是“80后”,两人在青秀区江北大道临江街开了一家烧烤店,由于食物用材考究,并注重门店口碑的打造,经营十几年下来积累了不少客源,生意也不错。
李先生一直认为做餐饮生意,懂得与时俱进做营销十分重要。颇具互联网思维的他早几年前就关注到了直播带货的潜力,一直找契机入行。去年底,他和妻子正式开通了账号直播推介店内的烧烤。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一开始直播不太顺利,走了很多弯路。他们也曾想过请网红达人或者职业主播帮带货,但一想到成千上万元的单次邀约成本,就打了退堂鼓,“像我们都是小本经营,成本如果砸到这些事上,会吃不消”。
“自己不懂话术,面对镜头没有话说,说了一句‘大家好’就不知道继续说什么了。我和爱人都是硬着头皮上,还经常因为说了敏感词被平台停播甚至禁播。”李先生说,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收效甚微后,他开始意识到直播带货是个专业活儿,得去“拜师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今年4月初,李先生和妻子一起前往南宁某专业直播培训机构报名学习。虽然心里忐忑,但随着老师不断输出“干货”,他们信心倍增。“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为期7天的系统学习,内容十分实用,包括建号、取名、养号、话术以及短视频剪辑技术等,都是回到店里就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的知识。”李先生说。
经过学习,李先生夫妇从以前的不会话术、不会相互配合、不懂得直播平台用词规范到现在的渐入佳境,直播带货的专业能力大大提高,直播间的流量慢慢增加,同城客户群也更加精准。惊喜的是,李先生夫妇学成回来后的第一次开播,店里的营业额就翻了十倍左右,增加到3000多元。而在此之前,受疫情等各种因素叠加影响,店里的日销售额只有几百元。
“在互联网时代做餐饮,不懂营销很难做起来,至少要会最简单的短视频剪辑和直播。只有一手抓产品一手抓营销,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如果跟不上趋势,可能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出局。”李先生总结说。
虽然营销的渠道和方式一直在更新换代,但作为一家实体烧烤店的负责人,李先生始终认为产品质量不能放松,不管是小店还是企业,如果产品质量没保证,宣传出去就是砸自己的招牌。金杯银杯都不如消费者实实在在的口碑,万千流量变不成“留量”也只是过眼云烟,不足留恋。
消费者认为直播带货中存在哪些问题?近日,本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放了直播带货有关问卷进行调查,近千人填写了问卷。
市民小陈就在直播间购物时遇到了“货不对板”的问题。小陈告诉记者,因为她平时工作比较忙,习惯网购,但网店上很多图片和视频都不能够真实反映产品的用料,特别是鞋服类,后期美化处理严重。相比之下,直播间的产品展示就相对真实,加上有主播实时与消费者互动解答疑问,因此她平时经常在直播间购物。
有一次,小陈在某服饰品牌直播间看上了一件小香风外套,主播上身试穿非常有型。小陈看到了有点心动,但又担心实际货品的面料与直播间不同影响上身效果,便在互动区再三与主播确认面料问题,确认无差别后才下了单。
没想到,收到衣服上身试穿时,小陈发现衣服不仅面料不像主播承诺的那样好,还存在其他质量问题。她懒得花时间退换便闲置到一旁,至今未穿过。这次经历也让她之后在直播间购物变得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