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安盛天平朱亚明:一家头部外资财险公司的健康险经营路径
安盛天平,中国头部外资财险公司,亦是世界级保险巨头安盛的中国全资财险子公司,25家省级机构几乎遍布全国,为超过500万中国个体及商业客户提供服务。
朱亚明,安盛天平转制外商独资财险公司后首任CEO,拥有多年发达市场、外资银行高管经验,深耕金融行业数十载。
健康险经营,当前中国财险市场最热的话题。如何走出后车险改革的增长承压时代,健康险快速增长的当下,如何量质齐升的经营好健康险,乃中国财险行业共同寻觅的答案。
“从单一以‘量’为主的车险,到更看重‘质’的多元化业务发展”的转型战略下,大举布局健康业务的安盛天平颇受市场关注。世界巨头的资源加持、技术支持及本土化革新后,这家头部外资财险公司对财险行业的转型理念、健康险经营、客户经营,乃至数字化、人才战略又有了哪些实践与感悟?
4月12日,安盛天平拟任CEO朱亚明就上述问题,与《今日保》等媒体进行了近2个小时的深度交流,较为系统性地分享了加入安盛后的所闻所见所思所为。
在外资保险经营壁垒的全部破开与外资大放行、中国保险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外资审慎经营和多年保险专业经营理念、经验逐步外溢,加之中国市场与发达市场颇大的保险密度、深度之差,外资保险公司正在迎来又一波成长期。
这一次不再是二十多年前的粗放拓荒时代的初始阶段,而是走向成熟接轨国际化的更强调质量的阶段,也是外资保险公司更为熟悉的赛道。
“前不久安盛集团的CEO还特意提到集团的两个重点: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健康。”朱亚明也坦陈,目前安盛天平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从原来看重量的车险为主的业务,转型为看重质的多元化的业务,这是非常坚定的一件事情。”
安盛天平以车险起家,积累多年,如何找到车险以外的增长路径?推进质的转型过程中,安盛天平的合作伙伴、重心、策略陆续发生较大调整。对此,朱亚明道出了安盛的思考:
怎么样在中国的赛道上比较快地发展,而且能够持续的发展,我们自然需要找一些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原有已经做的非常不错的车险的基础上,如何在健康险或者其他非车领域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真正为中国客户服务,我们需要跟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好好合作,这个很关键。
4月12日,安盛天平与中国最大的保险销售集团泛华金控签约,将通过“产品+服务”的全方位、全产品线创新合作,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提供具备国际品质、创新多元的保障和抗风险方案。
签约现场,朱亚明表示:“赋能客户是安盛和泛华的一致目标,安盛将通过整合全球市场成熟经验、品牌影响力、稳健的经营理念、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优秀人才、数字化创新能力,以及丰富多元的健康险产品和可靠的服务体系,成为泛华伙伴开创事业、服务客户的坚实后盾。”
泛华董事会主席兼CEO汪春林则表达了对合作的期待,“安盛天平一以贯之的稳健经营风格,令我们深感信赖。特别是在健康险方面,它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凭借丰富的国际资源和对中国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所提供的创新产品与高品质服务,将为泛华的业务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对双方未来的合作充满憧憬与期待。”
对于未来,朱亚明还告诉《今日保》,“我们在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以往的合作伙伴主要做车险的业务。现在我们要重新开拓一些做健康险的合作伙伴,安盛的产品、服务、行业的经验、国际的资源等,我们都会提供给合作伙伴。”
或许少有人知道安盛集团是全球前三大的健康服务提供商,不仅有着百年的保险运营经验,在健康生态领域也有着世界级的影响力,有着丰富的健康资源。
加之人均GDP过万美元、14亿的人口基数、老龄化加速的中国经济大环境,即可理解安盛因何加速中国健康布局。
不仅是因为中国当前健康需求的迸发、快速增加的健康险保费和大健康市场的成长,也是自身资源禀赋决定的。
从保单“赔付者”向客户健康旅程“陪伴者”的角色转变,安盛天平先后开发了盛放人生·全球癌症医疗保险、盛放人生·幸福家庭医疗保险、百万级人参保的北京京惠保、可以保到百岁的老年百万医疗等系列健康险产品,并打造了一站式的健康管理平台-安盛健康在线,将创新、定制化、可负担的保险解决方案整合一处,为客户及其家人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凭借安盛全球过亿的用户、顶级的健康服务实力,对中国健康市场寄予厚望的朱亚明坦言,“去年我们的健康险赔付总额约为1.35亿元。我们做健康险秉承中长期主义的视角,用口碑、服务、产品,真正为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通过健康险打出安盛的市场品牌与口碑。”
转型,中国保险市场持续数年之词语。如何理解转型,渠道、管理、产品、客户、服务……不一而足,似乎每一家公司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理解。
阶层固化的财险市场现实,中小财险公司经营越发严峻的当下,诸多市场主体都无比期盼能出现几家走出自身特色、找到车险以外经营模式的财险公司。
“转型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转变是:保险公司要从赔付者转变为客户的陪伴者”,朱亚明分享了安盛的转型理念,但她也同时告诉《今日保》,“从赔付者到陪伴者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
“如果我自己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付了钱,保险公司等到赔付时才跟我有接触,那我觉得肯定是不够的,那就是保险公司没做好它的事,没有跟客户产生足够的互动。”
“传统的保险就是赔钱。赔付者,出事情了我付钱,所以不存在管理的问题,保险仅是付账,你生病了或者出险了我来付账。”,在安盛的设计中,“陪伴”是需要一直为消费者持续提供帮助的。不仅是去帮客户管理,还需要客户在他们的陪伴下可以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对于陪伴她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陪伴的不仅是客户,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员工。我们要和每一个合作伙伴联手,服务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角度将之做好。”
朱亚明也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我妈妈已经89岁了,我真觉得她越活越年轻了。我爸爸去世已经六七年了,一开始我们非常紧张,但我发现妈妈生活超级有规律,她自我管理非常好。她早上5、6点钟起来打太极拳,之后开始自己烧简单的早饭,吃饭之后开始写日记,每天写‘我最开心的三件事’,所以她一天都想着哪些事我是开心的,她把那些负面的因素全都排除掉了,我太佩服她了。我每年会给她很多本子,她在里面记满了每天最开心的三件事。其他的老人都会抱怨自己女儿、儿子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而她就说我真幸福,我的儿子多好,我的女儿多好。她每天都会弹琴,把自己的生活管理得非常好,因为她自己意识到这个年龄需要自我管理。我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在这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能自我管理,如果我们作为保险公司能够帮助大家做到自我管理这个事情,我们是真的功德圆满了。”
伴随中国保险市场迅猛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崛起及时代的发展,保险经营主体开始从关注自身、关注产品的“重销售,轻服务”,转向服务对象,人的层面。
这也是最近一些年不断被提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但到底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如何避免其仅仅“停留在战略层面上,停留在纸面上,挂在墙上,锁在抽屉里”,而是落到实地。
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产品和服务。这固然没错,但是否还有更多的维度?
“大家一讲到保险,马上想到的就是产品,就是服务。这是对的,因为你最终拿出去的就是产品和服务。”在朱亚明看来,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客户洞察的角度理解以客户为中心,了解你的客户。
并举例,“我们往往会从物理的角度来看生病这件事,而可能会忽略心理健康。这是不是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视角?因为产品也好、服务也好,就算有一百种服务,如果不适合客户,就是无用功;所以你要了解客户,并且有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给他们。”
这也是安盛天平2020年发布心理健康白皮书的初衷:不仅仅关注产品研究和服务推出,更关注什么样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及我们如何为合作伙伴赋能?这一切的原点,都是对客户足够的了解。
一句话概括:从关心自己能提供什么,到关心客户需要什么,再到要主动创造超出客户预期的产品和服务。
管理方面,朱亚明尤其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人在任何情况下我觉得都是最重要的。”
先从我自己开始就以身作则,越资深越要谦逊。我们也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对员工一方面要多沟通,另一方面要透明、公平公正。
鼓励下属去想清楚、找出你自己要什么、你自己的团队要什么,然后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出来了。此外,不同部门之间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互相联合,而不是说每个人坐在这里等领导告诉要怎么做,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非常重要。
去年安盛天平做出转型的策略之后,安盛天平的所有的管理层都下到基层向内部做宣传,“宣讲什么叫安盛文化,就是告诉大家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职责分明。每一个岗位都有清晰地责任和权利是什么,以及奖惩体系,这些都要到位。我们做了很多员工的内部宣传,传播部门、HR部门和CEO办公室这三个部门配合,负责对内的宣传和服务。比如我们会组织午餐学习时间(lunch & learn),邀请集团的、亚太的专家来做很多专题介绍。” 朱亚明说。
而作为女性CEO,她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女性自身要勇敢,“你如果真的有想法的话,你要站出来,你要说。第一要自己主动争取。第二我是觉得这个社会应该给有愿望的、有意愿的女性给她同等的机会。”
由于历史的沉淀,对女性有各种的束缚,这是现实的问题。社会上确实有这么一种刻板印象,女性如果事业非常成功,家庭花的时间很少的话,是一个缺点,而男性相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个美德。
朱亚明也向我们介绍了安盛多元与包容的企业文化:“安盛在这方面是做的挺好的。我非常欣赏这个公司的一点在于,安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给女性,给不同的种族有特别的一些政策。除了我刚刚说的女性自我要求之外,还必须要有这样的氛围。我们有一个全球领导者的联盟,让每个国家或者每个团体的一些最高层的人汇聚一堂。在中国我们是50%和50%的比例。在亚洲,我们CEO里面有一半以上是女性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