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汇智聚力“苏”发展④|南京:六都古都加速腾飞让“网红”成“长红”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拖着行李箱的“特种兵”,曾经“家门口”随时能斩盘鸭子的小店居然要排队,稍微有点名气的鸭血粉丝汤、锅贴店,蜿蜒的队伍更是壮观……
有人觉得“网红”一词与南京的内敛气质不符,这座历史名城、文学之都、博爱之都,无需冠名网红。
而南京并不刻意排斥“网红”,城市的旅游热度是城市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科技创新乃至人文情怀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厚积薄发的南京,有信心更有能力让“网红”成为“长红”。
在新近公布的南京市一季度经济发展“成绩单”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和0.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10,增速位居万亿GDP城市前列。加快复苏的第三产业可圈可点,尤其是持续火爆的文旅行业,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量及旅游总收入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22.1%、17.9%。
拼经济比贡献,晒出“争先榜”;拼项目比进度,晒出“龙虎榜”;拼招商比成效,晒出“赛马榜”;拼开放比创新,晒出“活力榜”;拼服务比环境,晒出“效能榜”。
在今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动员会”上,“五拼五比”发令枪正式打响,旨在通过“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推动全市各板块、各部门、各园区、各行业鼓足干劲、奋勇争先。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政府投资方面,今年共安排A类项目226个,年度计划投资513.2亿元;B类项目86个。一季度,226个A类项目已完成投资105.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比重超过20%,高于往年同期平均进度约6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方面,围绕省市重大项目实行“1+8”攻坚专班保障机制,累计协调服务事项358个,解决228个。一季度,43个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33.3%,超序时进度8.3个百分点,其中1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8个,开工率53.3%;490个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27%,超序时进度2个百分点,其中83个新开工项目开工44个,开工率53%。
近年来,南京聚焦市场主体诉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整体推进,打造“市场主体向往、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10项创新实践入选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数量居全国前列。2021年“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家服务日”、“‘基础+特定’资质一次办理”等三项创新举措获国务院办公厅推广。2022年创新建设“质量小站”惠及中小微企业的做法被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做法点赞表扬。
在今年3月召开的南京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明确要求:用系统观念塑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构建良好的政务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以营商环境之“优”争高质量发展之“先”。会上还发布了《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了5方面18大项126小项任务举措,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推进“一照多址”、“拿地即开工”,开展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专项行动,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更大力度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
南京市发改委表示,南京将进一步对标国际标准、最好水平,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最优营商环境,不断健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齐心协力将南京建设成为一座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典范之城。
科教资源丰富的南京,拥有51所优质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13所、“双一流”学科43个。如今,南京正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南京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733家增长至2022年的8800余家,同比增长1100%;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209.9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78.81亿元……
城市是创新的重要载体,美丽古都南京,城市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厚重的创新基因。创新犹如种子,南京就是它生长的土壤。各方也将当好“园丁”,耐心地培土育苗,为每一位勇攀高峰的科学家、创新创造的企业家、走在前沿的投资人、追梦逐梦的创业者构建一流生态,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创新之花,成就产业森林的根深叶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南京在聚焦要素创新,持之以恒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将聚焦源头创新,坚定不移释放产业、企业创新的强劲动能。并聚焦机制创新,不遗余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最优环境;聚焦融合创新,主动作为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的格局体系。南京还将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力度,通过加快完善贷款政策体系,为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助力;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为科技型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充分发挥多元融资效能,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打出组合拳。
在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人才吸引力十强城市中,南京位列第八。另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5年来,南京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群逾180万,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3万多人,青创主体累计达8.37万家。南京,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才青睐的启航之地、圆梦之城。
近年来,南京持续优化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青年人才在宁集聚发展。与此同时,推出紫金山英才卡和紫金山英才智慧云平台,为各层次各领域人才全面优化聚合落户安居、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项目申报、资讯推送等政策服务;成立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七成以上支持初创期、种子期人才企业……南京连续多年获江苏省政府促进就业先进地区督查激励,以及市场权威机构认定发布的“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相关政策服务及实施成效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好评。
一个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不仅来自于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更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作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稳步的经济增长和日益厚实的“家底”,都愈加增添着南京城的“魅力”,而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也必将促使城市乘势而上,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南京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