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万恶的竞业协议都写了什么?
如果你是一名互联网从业者,你可能会在入职或离职时被要求签署一份竞业协议。这份协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商业利益和机密信息,防止你在一定期限内跳槽到竞争对手或从事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这份协议可能会给你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限制和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人员仅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三类员工。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期间的经济补偿。双方对经济补偿数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支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互联网公司并没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来制定竞业协议的内容和范围。比如:
这些做法无疑是对员工就业自由和合法权益的侵犯,也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但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人才流动频繁,很多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商业机密和市场份额,不惜采取这些手段来约束员工。
如果你签署了竞业协议,那么你就必须遵守其中的约定,如果你在竞业限制期间跳槽到竞争对手或从事相同或相似的业务,你可能会被原公司起诉,要求你返还竞业限制补偿,并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根据法院的判决,这些金额可能会非常高昂,甚至超过你在新公司的收入。
在互联网行业中,为了监察前员工是否存在“逃避”竞业的情况,会存在一些不规范或不合理的竞业协议执行方式,比如:
有些公司会在离职员工入职新公司后,通过各种渠道向新公司施压或威胁,要求新公司解除与离职员工的劳动关系或调整其岗位;
有些公司会通过快递钓鱼、电话骚扰、网络舆论等方式对离职员工进行干扰或恐吓,要求其放弃新工作或回到原公司;
有些公司会通过内部通报、黑名单等方式对离职员工进行打击或排斥,影响其在行业内的声誉和发展。
这些做法不仅对离职员工造成了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也对新公司造成了不良影响和不必要麻烦。因此,在签署竞业协议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和风险承受能力。